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完善统计体制的重要部署,全面推进依法统计、依法治统,在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明确统计提供真实数据的重要性,规范统计人员的职责任务,夯实统计业务基础,统计部门应突出问题导向和“靶向治疗”,全方位建设统计数据真实的新机制。
一、坚持整体联动,形成“泰山压顶”的督查态势。一是组建统计执法检查组。规定相关统计执法人员作为成员。二是实行决策督查、专项检查和述职述况深度融合。既巡回检查统计工作人员的统计执法情况,同时,也实时检查统计对象的实际情况;既检查执法成员决策部署等决策事项,又检查相关企业对惩罚措施的整改情况。三是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执法人员定期对巡回检查方案、综合评价意见、问题清单、整改方案、整改验收等重点环节工作均进行审查,确保统计执法决策落实到位。邀请相关报社等新闻媒体对统计部门以及统计检查对象进行舆论监督,并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好的意见建议。
二、坚持真学实测,形成“三个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统计意识。一是学前调研与学后检查相结合。为避免培训期间对培训内容了解的过于“仓促”,设置专门的调查研究环节。即由教授业务的科室人员对核心数据展开事先调研。二是查阅资料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培训前,还应将培训内容的指标与全社会实际情况相衔接,自上而下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培训过程中,要求相关统计人员留存学习记录、笔记等资料。同时,还视情况组织到相关现场实地察看,仔细核对企业上报数据中涉及指标的真实性。三是面上考试与条线检查相结合。通过学习测试、个别谈话、综合评审等环节考察了解相关统计意识的学习情况。
三、坚持问题导向,提高“深度扫描”能力。一是找准“短板”。既注重从宏观层面查找共性问题,又注重从细节入手查找个性问题。如通过查阅学习记录、个别谈话和平时掌握的情况,发现各级普遍存在违反现行制度、上报数据监督管理难、指标解释不明确、不规范等难以根治等共性问题。如在数据指标对比分析、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发现一些统计宣传不平衡、部分企业存在宣传“空白”并存。二是注重解剖“麻雀”。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注重找准问题“症结”。如通过解剖统计宣传不到位的问题,分析其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宣传方式落后、没有运用好新媒体、新平台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负责统计宣传的业务骨干执行力欠缺,缺少相关学习培训等。三是把批评与自我批评打造成为保障数据真实性的“利器”。在经验交流等培训会上,应要求统计人员必须主动晒出问题,敢于“亮丑”。在反馈意见时,由相关业务人员进行点评,要求只谈问题、不讲成绩,强调开门见山、一针见血,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整改意见,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再上一层楼。
四、坚持跟踪问效,增强“靶向治疗”效果。一是列出问题清单,实行逐一调整。发现数据不实的原因后,针对具体情况形成综合评议意见、列出问题清单,业务人员制定相关方案,接受各界监督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测评,广泛动用社会各界力量,再次保障统计数据质量。二是强化结果运用,严格问责问效。针对上报数据不实等情况,要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三是坚持“对症下药”,破解工作难题。统计检查结束后,采取分类指导、对口教学、现场讲解等方法,帮助统计意识薄弱人员补短板、强弱项、解难题。通过加强指标解释等业务培训和调研督导,彻底解决统计意识淡薄问题,在全社会形成了解统计、认识统计、学习统计、探索统计的新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