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一网搜
江源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信息来源:白山市统计局   责任编辑:张成浩   发布时间:2015-04-15   收藏

   2014年,是江源区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的一年,江源区原有经济支柱煤、林、铁产业萎缩,经济转型升级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经济发展面临严峻考验。江源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经受住了转型阵痛的冲击,转型步伐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实现平稳有序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GDP)157.1亿元,比上年增长 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89.5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增加值60.3人亿元,增长9.3%。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4.7:56.9:38.4。人均生产总值67260元,比上年增长7.1%。

  二、农林牧渔业

  新农村建设不断扩大。“三农”扶持力度加大,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2014年,江源全区农业总产值完成13.4亿元,同比增长8.3%。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004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660公顷。粮食总产量完成28000吨,比上年减少6.7%。种植业产值完成6.3亿元,同比增长3.7%。从产品构成看,粮食、蔬菜、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为77.6:13.4:9。粮食作物中,玉米、大豆占粮食产量比重分别为85.9%、12.3%。

  林业生态建设“长”大于“消”良性循环。2014年底,江源区林业用地面积53779公顷,其中,林地48647.7公顷,活立木蓄储498.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3.7%。林木绿化率67.4%。林木工程、林蛙养殖、中草药种植、食用菌培植为主导的综合性林特产业体系得以巩固。2014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65公顷,年末累计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800公顷,森林抚育作业面积904公顷。实现林业总产值33230万元。连续31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3.3亿元。

  渔业及特产业生产平稳。全年人参产量151吨。食用菌产量821吨,其中:香菇产量12.5吨,黑木耳39.5吨。淡水鱼产量483吨。林蛙产量330吨。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完成2880万元,同比增长8.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与同期相比较平稳,增幅不大。2014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05.0亿元,同比下降1.72%。其中,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1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65.3亿元,同比下降1.7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3.2亿元,同比增

  工业利润快速萎缩。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盈亏相抵后净盈利2.8亿元,比上年增盈1.9亿元;实缴税金 3.2亿元,比上年下降0.46%。

  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0.06%。

  建筑业发展平稳。与上年相比,增速有略有回升。2014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5.4亿元,同比增长7.3%

  四、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总量再创新高。2014年,江源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2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3.3亿元,同比增长18.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98.4%。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9亿元,同比下降64.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6%。

  从投资构成上看,一产业完成投资13.7亿元,同比增长25.7%,占部投资比重的10.9%;二产业完成投资89.2亿元,同比增长14.9%,占投资比重的71.2%;三产业完成投资22.3亿元,同比增长7.7%,占投资比重的17.9%。一产投资的不断增长,进一步优化了江源区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使“三产”投资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二产投资在全部投资中仍占主导地位,三产投资为顺利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注入新活力。

  从投资规模上看,大项目拉动作用明显。全年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40个,比上年增加4个,完成投资额41亿元,同比增长2.0%;投资额超亿元以上项目10个,比上年减少4个,完成投资额19.9亿元,同比增长9.3%。

  招商引资工作平稳。2014年,招商引资实到位资金47.8亿元,同比增长2.4%。

  五、交通、运输、邮电业、电力供应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2014年,江源区拥有道路运输车辆2493辆。拥有营运载货汽车1603辆。拥有营运客车890辆。营运客车中班线客运95辆,客运线路49条,营运里程4516公里。

  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199万人次,旅客周转量9179万人公里;完成公路货运量210万吨,货物周转量49779万吨公里。

  邮政电信事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306.3万元,同比增长13.8%。联通固网设备总容量30846门。联通固定电话24234户,移动电话28512户,互联网宽带用户14451户;移动公司移动电话用户4139户,互联网用户941户。

  电力供应满足全区生产、生活需要。全社会用电量略有下降。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8003.7万千瓦时,同比下降0.06%。其中,工业用电17046.1万千瓦时;商业用电1400.4万千瓦时;农业用电207.8万千瓦时;居民生活用电8497.7万千瓦时。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2014年,由于受国家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刺激,城乡居民消费信心增强,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经济活力不断激发,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亿元,同比增长12.4%。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支双增长。由于受支柱产业税源减少的影响,全区财政收入支出增长幅度不大。2014年,一般预算财政收入8.68亿元,比上年增长0.9%。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地方级税收收入4.82亿元,同比增长4.8%;一般预算财政支出21.33亿元,比上年增长3.4%。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2014年末,全区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6.89亿元,同比增长0.6%。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48.73亿元,同比增长7.1%。各项贷款余额30.92亿元,同比增长0.2%。

  八、科技、教育和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平稳发展。2014年,全年省级科技发展项目1项。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目前,全区有学校35所,在校学生12039人。其中:中学17所,在校学生5821人,小学18所,在校学生6128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师资力量不断优化。教师职工总数2328人,专任教师1524人。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14年末,全区有文化馆1所,隶属白山市江源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馆内工作人员15人,其中在编12人。

  2014年,江源区共有文化总站1个,文化站8个,农村文化大院6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9个。全年组织群众文化培训辅导140次,培训人数达4300 余人。分别进入各社区、各农村文化大院、昌泰公司、消防队、文艺团体等进行大合唱、舞蹈、快板、二胡、电子琴、声乐、健身操、广场舞、绘画、书法等培训活动;文化馆开设长期培训班3个:江之源合唱团每周二、周五开课。肚皮舞培训班每周一、周三开课。 电子琴培训班每周二、周五开课。全年组织送文化下乡共计62次,其中演出48场,送春联、绘画摄影巡回展14次。大型文艺演出共计23场。大型书画摄影作品展5次。组织专人搜集、整理民间文化遗产相关资料——《江源地域文化集萃》15万字。

  白山市江源区文化馆一直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引领、带动、指导和辅导群众文化活动,宣传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通过创新工作思路,大胆探索群众文化管理模式,努力打造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环境,在江源区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构建和谐江源等多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引领江源文化事业阔步向前。

  全区有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各1座,广播电视覆盖率98%。

  卫生服务辐射面扩大。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73个。医疗床位数1347张。拥有卫生人员1398人。卫生技术人员1209人。执业医生522人。执业护士453人。区、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2014年,全区年未户籍人口233636人,总户数111588户,比上年减少2487户。其中:农业人口55089人,非农业人口178538人,未落户9人。

  2014年,全区人口总数266353人。全年出生人口1284人,人口出生率4.82‰,比上年增长 1.3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259人,死亡率4.72‰,比上年增长0.49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25人,增减率0.09‰。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为:104.46:100。

  职工工资平稳增长。2014年,全区年末从业人员平均人数27558人;全年从业人员工资总额96322万元;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34953元/人。

  全区年末在岗职工人数23682人;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0084万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7283元/人。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17157元,比上年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11120元,比上年增长9.8%。

  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2014年末,全区最低保障户数18235户,低保人员29534人,发放低保资金9695.4万元。其中,城镇居民最低保障户13722户,低保人23277人,发放保资金8930.7万元;农村最低保障户数4513户,低保人员6257人,发放低保资金764.7万元。

  社会保险机保持平稳。2014年底,城镇基本养老覆盖总人数72841人。其中,从业人员38846人,离退休人员33995人;城乡保人数29361人,其中,60岁以上人数29361人,60岁以下人数11676人。

  城乡医保重视程度提高。城镇医疗参保人员207898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92131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15767人。生育保险49004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60357人。

  环保工作依然保持良好。环保监测各项指标均达到环保要求。年内设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100%;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81%;饮用水源达标率保持100%。“三废”治理得到加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达到95%;烟尘排放达标率达到97%;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率100%。污水处理厂1座。垃圾处理站1个。

  注:⒈全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工农业产值指标绝对值用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部分统计指标未经上级统计部门最后核定,暂为初步统计数,最终以统计年鉴为准。

  ⒉公报数据来源由统计局各专业和有关部门提供。

初审:    复审: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