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以其雄伟、壮观、神奇、原始而举世闻名。长白山是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十大名山之一。从长白山西坡、北坡、南坡登长白山临天池,都会领略不同的迷人风光。但长白山旅游发展至今,仍以观赏自然景色为主,文化产品、休闲体验、美食文化等还处于原始或初级阶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长白山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挖掘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才能具有持续旺盛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深入发展、传承和创新长白山文化,对于推动长白山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一、长白山文化旅游现状
长白山作为满族的发祥地,被北方各民族视为圣山,千百年来积淀了丰富、古老的人参文化、关东文化、萨满文化、鲜族文化、渔猎文化、木帮文化,相融合形成了长白山文化。
1、人文景观内容丰富。
长白山是中华十大名山和中国十大休闲胜地之一,不仅有天池、瀑布、温泉、大峡谷、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而且人文积淀厚重,文化资源丰富。既有“女真祭台”、“八卦庙”、“旧石器时期人类居住遗址”、“渤海国的进贡道”、漫江镇锦江木屋村落等历史遗迹和历史故事、传说等,还有萨满祭祀、朝族歌舞、采参习俗等民俗风情;既有东北抗联留下的密营、根据地、活动遗迹等红色人文资源,也有人参姑娘、人参娃娃、天池怪兽的传说、满清发源地传说等神秘特色文化资源,童话人参娃娃、人参姑娘、天池仙女、天池怪兽等故事,自然奇观“松桦恋”也给长白山增添了无限神秘的色彩。
2、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在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的六要素中,“吃”放在了首位。长白山区各民族祖先在历史发展中也形成了丰富的美食文化。
——满族美食精工细作
东北饮食并不仅仅是猪肉炖粉条和小鸡炖蘑菇。举世闻名的“满汉全席”,是在“三套碗”席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三套碗”席采用长白山地产上乘原料,如鹿肉、野猪肉、林蛙等,用烧、烤、焖、炖、熘、炒等15种手法精心制作而成。整个席面由8款凉碟、3款大件、12款熘炒、汤烩菜、六款面点,共计三十几道菜点组成。因席中主要菜点是用“杯碗”、“中碗”、“座碗”三套碗盛装而名为“套碗”席。因“三套碗”席所选用的原料均为长白山山珍野味,所以此宴具有较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满族最有名的凉菜双色皮冻、炒肉拉皮;最有名的汤菜白肉血肠,最具文化内涵的黄金肉片、关东蒸鱼、冰糖蛤什蚂油以及名点萨琪玛、小窝头等满族名菜点均包括在此席中。
——人参佳宴食补双修
抚松县以“人参之乡”著名,千百年来祖先在采挖人参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人参饮食文化。抚松每年人参节期间都举办人参美食烹饪大赛,对获奖的菜肴列入“中国抚松长白山人参节美食宴名录”,向全县餐饮业推广。以人参为特色的餐饮业,在抚松已逐渐形成。
——朝族风味回味悠长
朝鲜族著名的风味小吃冷面,味道独特,甜辣爽口,清爽不腻,深受人们的喜爱。紫菜卷、打糕条、米肠、石锅拌饭、土豆饼、五谷饭等都很有特色。朝鲜族的口味以咸辣为主,咸菜品种丰富,色泽艳丽,式样美观,味辣,微酸,不太咸。常见的咸菜品种有辣白菜、酱腌小青椒、酱腌紫苏叶、辣酱南沙参、咸辣桔梗、腌缨菜、苹果梨咸菜、腌渍苹、拌泥鳅鱼干、辣拌萝卜条、腌渍萝卜等。游客在观赏长白山美景的同时,也能享受朝鲜族美食文化。
3、采参习俗神秘神奇。
抚松是著名的“人参之乡”,抚松的“长白山采参习俗”作为中国采参习俗唯一代表,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白山采参习俗”历史悠久,流传于长白山区。早在公元3世纪中叶,长白山原始森林中开始有人采挖人参。长白山区的人们把进深山老林寻找采挖野山参称为“放山”。阴历三月十六日是老把头生日。每至此日,长白山下采参人、伐木人、狩猎人都置办酒席,焚香设奠,以祈平安。直至今日,这种祭祀活动,还在为长白山区人们所承袭,形成独有的祭祀文化。
目前,长白山采参习俗已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政府利用东北亚博览会、农博会等展会举办人参产业发展高端论坛,统一组织举办人参博览会、人参节、人参主产区恢复应用采参习俗等活动,推进了长白山采参习俗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二、促进长白山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几点思考
长白山文化作为吉林乃至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统筹规划,整体布局,重点支持,全面建设。
1、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
长白山文化产业要与长白山旅游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全方位协调的发展思路。2014年,全县实现旅游收入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8%。客观上对文化产品的开发无论是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新要求,迫切需要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开发、大发展,以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需要。
建设长白山文化旅游产业, 相关部门应围绕长白山的旅游资源统筹规划、整体布局,形成以长白山天池、瀑布、大峡谷、高山花园、露水河国际狩猎场、白龙湾、泉阳湖、温泉、松花江漂流等旅游项目和景点,突出景区升级改造、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建设,着力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高品位旅游景区,开发一批重走抗联路的“红色旅游”线路、放山采挖的“采参习俗”线路、参与狩猎的“狩猎文化”线路、参观“人参博物馆”和亚洲最大万良人参市场的“人参文化”线路、体验满族风情的“木屋文化”线路、领略鲜族风味的“朝族文化”线路,促进环长白山旅游圈的旅游业融合发展。利用长白山独特的资源优势,发展各类文化旅游产业。使长白山文化旅游业形成新格局。
2、进一步发展壮大饮食文化,打造美食一条街。
成都锦里美食一条街,天下闻名。目前政府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建立长白山人参、满族、朝族饮食、购物一条街,在旅游接待的餐饮业中积极推荐人参饮食,主打满族、朝族饮食,让来到长白山的客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人参,品尝到美食,购买到特产。
3、依托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搭建文化旅游平台。
对于旅游产业发展来说,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灵魂。尤其是当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主客观上都要求与文化相融合、相贯通,这对于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条是十分必要的。经过几年的打造,长白山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游客人数逐年增多。但是,文化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长白山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由于民俗风情旅游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当代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民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向旅游者提供的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方式,以及由这种生活方式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长白山是满族发祥地、多民族的聚居地,民俗文化资源丰富。
为更好地促进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要依托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搭建文化平台,促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一是举办长白山美食节、美食一条街,让游客品尝独具特色的满族、朝族特色长白山美食;
二是举办游长白山看二人转、体验朝鲜族歌舞篝火晚会、参观满族木屋村落等特色文化旅游,把观自然景色和文化体验有机结合;
三是开发长白山特色文化旅游纪念品。在传统蘑菇、木耳、松子等长白山特产的基础上,开发美观、多样的具有长白山特色的,诸如火山石、琥珀木、崖柏、观赏石、根雕、剪纸、民族服饰、饰品等特色旅游纪念品。
四是组织开展竞技性、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开展诸如环长白山自行车赛、越野赛、半程或全程马拉松比赛等赛事活动,尤其是依托长白山滑雪场,组织开展国内、国际长白山滑雪比赛、邀请赛,以壮声色。如果能在长白山举办冬季亚运会或奥运会,那是最佳选择。
五是举办巨星长白山专场演出,宣传长白山。朗朗8月28日长白山北坡钢琴音乐会非常成功。从《星光大道》走出的吉林籍“平民偶像”李玉刚,也深受全国观众的喜爱。应进一步充分利用李玉刚、阎学晶等吉林名人或外籍名人效应,聘请国内外知名编剧、导演,将人参文化、冰雪文化、木帮文化、狩猎文化与明星长白山专场演出有机融合,宣传长白山文化、长白山旅游。通过一系列手段,不断丰富长白山民俗风情旅游产品,将长白山的人气做足、市场做旺。
未来的长白山文化旅游产业,将使长白山散发出更神秘、更有分量、也更瑰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