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一网搜
当前位置:首页>>统计公报
白山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信息来源:白山市统计局   责任编辑:刘洋   发布时间:2008-03-10   收藏

  2007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项目拉动,强力推进发展,关注改善民生,狠抓各项落实,全市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多项指标创出历史新高。

  一、综 合

  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37.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增长率创当年全省最高和全市历史年度最高水平。全市人均GDP达到1.8万元。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2.23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完成130.11亿元,增长27.4%;第三产业完成75.11亿元,增长20.5%。在工业和投资的强劲拉动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14.5:54.0:31.5调整到13.6:54.8:31.6。

  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0.91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市本级完成13.35亿元,增长38.3%。全市6个县(市)区全口径财政收入皆超1亿,其中抚松县、八道江和江源区超过3亿元。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97亿元,比上年增长40.5%,其中市本级完成6.29亿元,增长48.9%。全市当年一般预算财政支出41.94亿元,比上年增长21.1%。

  劳动就业取得进展。全市累计劳务输出14万人次,其中当年劳务输出2万人次,当年城镇创造就业岗位4.8万个,城镇新增就业 4.2万人,在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9万人。年末全市尚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0.96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8%,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全市有1.4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6.4%,涨幅较去年高出4.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6%,当中的粮食价格上涨6%;烟酒及用品价格下降0.8 %;衣着价格下降0.4%;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上涨1.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5.7%;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2.5%;居住类上涨5.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服务业发展滞后,内需仍显不足,经济增长过多依赖投资拉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低,节能降耗、污染减排任务艰巨;物价上涨压力增大,低收入困难群体生活保障问题突出;就业和再就业任务依然艰巨。

  二、农 业

  农业经济运行平稳。2007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5亿元,扣除农产品价格上涨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7%。其中,完成农业产值21.9亿元,增长10.7%;林业产值15.1亿元,下降7.4%;牧业产值11.7亿元,增长19.6%;渔业产值3.4亿元,增长6.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4亿元,下降3%。全市粮食产量21万吨,增产12.5%。其中玉米产量15.32万吨,增长12.9%;大豆3.74万吨,增长13.3%;水稻0.95万吨,增长3.3%。当年牛出栏总量26.11万头,比上年增长23.8%;生猪出栏42.07万头,增长3.77%;羊出栏23.4万只,增长21.2%;家禽出栏340.5万只,增长11.6%;肉类总产量8.28万吨,增长12.8%;禽蛋产量3.62万吨,增长0.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91亿元,同比增长25.6%。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29%;民营企业完成49.3亿元,增长33.6%。按行业类型划分:全市完成轻工业增加值15.4亿元,比上年增长30.1%;重工业增加值75.6亿元,增长24.7%。按隶属关系划分:中央企业完成增加值3.32亿元,比上年下降11.3%;省属企业完成13.3亿元,增长21.3%;市、县属企业完成74.4亿元,增长29.1%。

  工业产品产量增加。

  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0.6亿元,比上年增长77.8%。其中:中央企业实现利润8934万元,增盈8008万元;省属企业实现利润3.5亿元,增盈2.32亿元;市县营企业实现利润6.2亿元,增盈1.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85.51%,比上年提升30.57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2.8%,提高3.4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99.5%,下降3.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59.2%,增加4.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3.5次,提高0.7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1%,提高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14633元/人,增长23.9%;产品销售率为95.7%,提高1.1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35户,亏损面为12.96%,比上年增加0.76个百分点;亏损额为7323万元,比上年减亏4700万元。

  全市建筑业完成总产值27.8亿元,比上年增长42.56%。当年资质内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6.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85%。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加。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1.9亿元,比上年增长62.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7.6亿元,增长1.5倍;第二产业投资124.5亿元,增长42.9%,其中工业完成投资109亿元,增长45.9%;第三产业投资79.8亿元,增长96.6%。2007年,全市实际完成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504个,累计完成投资175.2亿元,同比增长71.1%,占全部投资总额的82.7%。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55.7个百分点,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89.7%。实际完成投资超过1亿元以上的项目有50个,累计完成投资46.5亿元,占投资总额比重22%。全市投资建设规模创出历史最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全年引进域外到位资金85.3亿元,比上年增长56.2%,其中省外(国内)资金61.66亿元,增长94.7%;引进国外资金726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倍。

  五、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3.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0.2%。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10.3万辆,增长25.2%。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2196万吨,公路客运量1749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30.6%和23.7%。截至2007年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40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339公里。全市县级公路达到1195公里,乡级公路达到1402公里,村级公路达到1145公里,专用公路达到1792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41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23亿元,增长4.4%。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25.8万门,电话机用户115.12万户,其中移动电话机77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89部/百人。

  六、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全年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7.9%。按行业划分: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消费品零售额63.2亿元,增长17.3%;餐饮业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4.7亿元,增长20.4%。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对第三产业增长贡献率达到20.9%,拉动第三产业增长4.3个百分点,带动GDP增长1.4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外贸出口再上新水平。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196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出口15195万美元,增长29%;进口4461万美元,增长75%。

  旅游业继续快速发展。2007年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4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3%和30%。

  七、金融和保险

  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13 家;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和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    222.95亿元和170.89亿元,存款比上年增长4.4%,贷款增长26.5%。各项存款余额中,居民储蓄存款为161.30亿元,比上年增长0.4%。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总收入为659.77亿元,累计现金支出688.23亿元,全市货币净投放28.46亿元。

  全市保险行业当年实现保费收入33929万元,比上年下降2.3%。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4458.4万元,比上年增长40.7%;人身保险费收入19470.7万元,比上年下降20.4%。当年赔付金额为8028.8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7128.3万元,人身险结付金额900.5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教兴市”战略取得新成果。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11.6万元。 全市共争取国家和省级科技立项38项,争取无偿资金655.2万元,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5项。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市有普通中学117所,在校学生  71860人,专任教师5482人;职业中学11所,在校学生6115人,专任教师519人;小学285所,在校学生66769人,专任教师7013人;中等专业学校11所,在校学生3987人,专任教师430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有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6个。广播电台6座,电视台6座,有县级广播电视台5座。有线电视用户21.7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4762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84.2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2.44%。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42个,其中医院38个,卫生院6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6598张。卫生技术人员872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991人,注册护士2721人。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6个,卫生监督所6个。

  全年共举办群众性体育活动和比赛215次,参与人数达6.5万人次;当年我市运动员在洲际比赛中获银牌1枚,铜牌1枚;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9枚,银牌2枚。在吉林省第四届社区体育健身大会中,我市代表团总成绩再次排名第一,实现三连冠。

  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进展,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一定程度控制。全年废水排放量为4515万吨,比上年下降0.66%。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279万吨,比上年下降2.22%;生活污水排放量为3236万吨;比上年下降0.03%。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0558吨,比上年下降9.1%;废水中氨氮排放量为2103吨,比上年下降0.21%。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36692吨,比上年下降4.14%;废气中烟尘排放量40744吨;比上年下降18.32%。

  综合能耗水平继续下降。全年全市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39.9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2.1%;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单耗)4.12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  10.74%。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7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1299238人。其中:农业人口为423750人,占总人口比重32.6%;非农业人口为875488人,占比重67.4%。

  全年出生人口9117人,出生率7.0‰,比上年上升1.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5466人,死亡率4.2‰,比上年上升0.3个千分点;自然增加人口365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比上年上升1个千分点。

  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消费又有改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市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1540元,比上年增长18.1%,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689元,比上年增长24.1%。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75元,比上年增长1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46元,比上年增长9.8%。从反映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看,2007年全市农村为39.7%,市区城镇为34.1%,农村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城镇上升0.2个百分点。

  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达到192220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达到82067人;收缴当年社会养老保险基金73532万元,发放养老金73181万元;失业参保人数为133901人,其中领取失业保险8389人,领取金额1627万元;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84961人,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2264万元。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月报(快报)数据,最终结果将以统计年报数为准。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初审:    复审: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