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三季度,长白县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工资总额总体呈现稳中有进,形势向好态势。
关键词:期末人数;工资总额;平均工资
一、从业人员人数和工资基本情况
(一)单位数量略有减少,人员规模基本持平。前三季度,长白县机关事业单位共计173家,较上年同期减少14家,同比下降7.5%。一季度,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为6190人,同比增加68人,增长1.1%;从业人员工资总额,较上年同期增加46909万元,增长12.5%。
(二)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同比下降。前三季度,长白县机关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6190人,同比增长1.1%。从分行布看,从业人员数量增速前三的行业分别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是121人,增长14.2%;卫生和社会工作是660人,增长12.2%;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是3467人,增长7.4%
(三)工资总额与平均工资实现双增长。前三季度,长白县机关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同比增长12.5%。其中,工资总额增速较快的行业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35.3%;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18.1%;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增长13.5%。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为7801元,同比增长14.5%。分行业看,平均工资增速前三的行业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是3098元,增长24.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是7492元,增长22.8%;卫生和社会工作是7983元,增长16.6%。
二、主要问题
(一)工资增长机制不够灵活。目前工资调整主要依赖政策推动,难以根据经济发展、物价水平等因素及时作出反应。部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数调整需报上级审批,缺乏常态化增长机制,导致工资水平长期未能有效提升。
(二)行业间工资差距较为突出。前三季度,长白县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最高的教育行业为10370元,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仅为3098元,行业间收入差距显著,反映出部分公益类行业薪酬水平整体偏低。
(三)统计工作质量有待提高。部分单位对劳动工资统计重视不足,对工资总额、期末人数、不定期奖金等关键指标理解不准确,导致数据错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影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及物价指数挂钩的工资评估与调整制度,实现工资水平的合理有序增长。适当下放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核定权限,增强单位在薪酬分配中的自主性与灵活性。
(二)加强事中实时审核。对县域内机关事业单位数据进行逻辑性、合理性审核,重点审核数据之间的平衡关系、同比环比变化趋势等,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机关单位沟通核实,督促整改,确保数据经得起检验。
(三)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与培训。构建“线下+线上+长效”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组织开展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指标解释、报表填报等专题培训。利用微信、QQ等线上平台搭建学习资源库,开展实时答疑,提升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数据报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