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临江市乡村振兴工作稳步推进,从2024年临江市70个行政村乡村振兴统计监测一套表统计云联网直报数据来看,临江市乡村振兴工作在农村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社会保障、产业融合等方面快速推进,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农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乡村振兴远景可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发展
一、临江市乡村总体概况
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末,临江市下辖6个镇1个乡6个街道,70个行政村。全市70个行政村中,全部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70个,进村公路全部为水泥路面或柏油路面,通公交车的村有66个;70个村全部实现了通电和通电话,70个村全部安装了有线电视,通宽带互联网的村有70个,其中实现通达5G网络的村有52个,70个村全部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70个村的生活垃圾实现了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有农民综合性业余文化服务组织的村70个,70个村全部设有卫生室,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服务的村25个。2024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250元,增长5.2%。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一)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近年来,临江市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在全市70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农村主要道路路面进一步改善,进村主要道路全部为水泥路面和柏油路面,农村居民出行更加便捷。70个行政村中,实行了村村通自来水,生活垃圾全部集中处理的村有46个,部分集中处理的村24个,70个行政村内主要道路通路灯,通路灯的行政村所点比重为100%;70个行政村全部通电话和有线电视,全部开通了宽带互联网,实现通达5G网络的村有52个,占比97.1%;70个行政村全部设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农村常住户中使用卫生厕所的户数为9284户,占全部农村常住户数的58.9%。农村常住户中使用卫生厕所的户数稳步提高。从总体数据来看,全市农村在交通、通信、电子商务、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生活更加宜居。
(二)基本社会服务全面进步 2024年末,全市70个村全部建成标准化村委会办公室,有体育健身场所的行政村70个;70个村全部设有农民综合性业余文化服务组织,村委会全部建有图书室,农村文化事业服务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农村医疗水平稳步提升。70个行政村建有村卫生室,并配备村医。全市行政村卫生室所点比重达到100%。其中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所占比重19.4%。截至2024年末,全市有25个行政村休闲农业和开展乡村旅游接待服务,所占比重分别为35.9%。农村社会服务提档升级,农村居民生活更加便利。
(三)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
社会保障事业蓬勃发展,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意识增强。2024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3849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3977人,医疗保险覆盖率100%。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669人,农村特困救助供养人数422人。
(四)产业融合引领农民走向小康
202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收入突破2万元大关,达到20250元,增长5.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快速发展,高标准农田面积13266.7公顷,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4.9%;家庭农场由增加到166个,开展网上销售农产品的户数33户,网上销售农产品成为常态,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户数增加到111户,农村种植规模户(种植农作物6.67公顷以上)75户,畜禽养殖规模户(生猪年出栏20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20头以上)41户,规模户的数量大幅度增长,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拉动农民收入增长,
三、农村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环境保护设施建设任重道远
近年来,临江市农村环境虽然得到明显改善,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垃圾、污水也随之增加,农村环保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全市7个乡镇只有一个乡镇建有污水处理厂(站),乡镇所辖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大都没有经过集中处理而直接排放。
(二)农村文体设施利用率低,后期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随着临江市不断加大农村地区文体设施建设力度,绝大部分行政村有了体育健身场所和图书馆、文化站,为农村居民健身娱乐、提高文化素养搭建了良好平台。而文体设施建起来后,怎样利用好、管理好、维护好成了更重要的课题。一些健身设施或因缺人管理,或因缺钱维修,已出现部件缺失、损坏等现象,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甚至存在安全隐患。有的健身场所被临时用作堆放建筑材料甚至当作停车场,活动空间被挤占。有的图书室、文化站由于休闲娱乐项目单一、设备老化、书籍报刊更新较慢等原因,农民参与热情不高,利用率较低。
(三)农村家庭卫生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住房条件越来越好,越来越宜居,但农民对厕所建设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在农村厕所革命方面,全市70个行政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的村所使用卫生厕所的户数为9284户,占全部农村常住户数的58.9%。远低于白山地区平均水平,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任重而道远。
四、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污染物处理能力与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步
近年来,临江市先后荣获“中国最美县城”“中国深呼吸小城”“东北长寿之乡”等荣誉,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保护好临江市的生态环境。一方面针对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建设成本高的特点,科学规划垃圾场站、排污管网布局,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处理模式,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农民养成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的良好生活习惯,减少污染排放。加强养殖区排污情况的监督管理,减少农业自身导致的污染。
(二)文体活动出新与加强文体设施管理并举 随着农村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文化品位不断提升,这就需要文化供给不断出新,实现文体活动农民乐于接受,也乐于参与,吸引更多农民关注文体建设,参与文体活动。要挖掘文化资源,提升“鸭绿江沿线旅游城市”“中国雪村”等文化品牌效应,让农民体会到更加丰富的文化乐趣。充分发挥好图书馆、文化站的宣传阵地作用,解决图书馆藏陈旧等问题,推动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普及,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发挥文体骨干的引领作用,组织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健康、文明的良好生活环境。要加强文体设施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制度建设,健全管理队伍,深入发动群众参与文体设施建设和管理,防止出现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使文体设施发挥更好的作用。
(三)农村改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提升
农村地区厕所卫生状况不佳一直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也要让农民群众用上卫生厕所。首先要提高农民对厕所卫生的重视程度,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升农民文明卫生素质,提高农民改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改造厕所与污水处理同步进行,做好厕所下水道管网建设和农村污水处理,通过农村改厕,带动农村污水和环境整治。对厕所粪便定期进行集中清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厕所粪便成为回归自然的有机肥资源,让厕所粪便变废为宝,使改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