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季度江源区政府主抓提振消费重要引擎,把消费作为江源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通过发放消费卷等一系类积极的政策措施,为社会商品市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消费;市场;发展
一、二季度江源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运行情况
二季度,江源区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7.0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限额以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0.8亿元,增长2.2%。
(一)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城乡分布情况看:二季度,江源区城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1%,其中,城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7.6%,乡村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5.5%。商品销售增长5.0%,餐费收入增长14.9%。
(二)从商品销售额行业分类情况看:二季度,江源区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同比下降5.7%,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7.4%,住宿业营业额增长38.3%,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4.6%。
(三)从限额以下抽样季度报送情况看:二季度,江源区限额以下抽样样本汇总(行业口径)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8.0%,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长5.7%,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26.5%,住宿业营业额增长29.3%;餐饮业营业额增长35.8%。
二、影响江源区消费品市场的不利因素
(一)旅游服务产业发展滞后。在五一假期中,本地外出旅游人口增加,与旅游流入人口形成极大的反差,主要原因:一是江源区目前没有开发规模相对较大的旅游地,就近旅游人群也多选择山庄度假,山庄度假以餐饮业为主,且餐饮业单位当年主营业收入未达到200万元,所贡献的餐饮营业额无法纳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二是江源区人间烟火夜市经营模式也归于地摊经济,虽然客流量较大,但这些餐饮营业额也无法体现在整体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当中。
(二)限额以上产业结构单一,无新增入库单位。江源区限额以上单位9户,其中批发业3户,零售业6户,无住宿业和餐饮业在库单位。截至二季度,江源区无达到标准新增入库单位,而年度拟入库单位仅有1户餐饮业接近入库标准,年度入库单位对限额以上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影响低于新增入库单位对限额以上社会商品零售额的影响。
(三)人群消费信心不足。江源区城镇居民零售额占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89.2%,乡村居民零售额占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0.8%。当居民经济预期不明朗时,居民对未来收入稳定性的担忧加剧,会主动压缩非必要开支,如:减少外出购物、推迟换购家电等。
三、挖掘消费潜力,激发居民消费的几点建议
(一)通过区域招商合作,发展旅游招商项目。应关注周边县区领域发展,借鉴邻近的周边县区观光发展经验,考虑引进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消费项目。政府应积极开展江源融媒体对江源旅游业发展宣传服务,助力提升区域合作发展,打造出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观光小镇。
(二)加强统计服务,保证入库信息质量。全力解决入库困难问题,加强与培育企业有效沟通,瞄准经营状况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进行重点指导。对新开业、成长型的拟入库单位开展深入调研,了解企业发展经营状况,主动监测企业数据,全程提供跟踪指导服务。及时掌握拟入库企业经营情况,通过调研推进延伸产业链、了解企业生产、销售模式等方式,按照申报流程和标准,多举措、多方面促进拟入库单位及时入统。
(三)增强居民消费信心,提振居民消费潜能。一是政策扶持鼓励,发放消费卷促进居民消费热情,应持续举办区域性消费节、主题促销活动,如:家电以旧换新、手机消费劵促销、石油加油优惠券促销等。二是优化消费品市场环境,通过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对税收的调节、转移支付手段缩小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人群规模,增强整体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