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一网搜
当前位置:首页>>统计分析
2024年临江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信息来源:白山市统计局   责任编辑:曹莹   发布时间:2025-05-06   收藏

  摘要:2024年,临江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绿色转型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之路,树牢“一盘棋”思想,注重稳与进、质与量、供与需、短与长的有机统一,充分挖潜、奋力攻坚,持之以恒做大做强产业,全力以赴攻坚克难进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关键词:临江;经济;稳中有进

  初步核算,2024年,临江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5%,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22.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9%,拉动GDP增长7.5个百分点。三产结构比例13.5:23.5:63.0。

  一、2024年临江市各项经济指标发展情况

  (一)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2024年,临江市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同比增长5.1%。全市粮食总产量4.7万吨,同比下降2.1%。粮食播种面积11246.2公顷,比上年增加365.2公顷。分品种看,玉米产量31819.9吨,下降4.1%;水稻产量1319吨,下降10.6%;豆类产量13248吨,增长5.7%,其中大豆产量13125吨。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0.68万吨,其中猪肉产量0.4万吨,比上年增长0.5%;牛肉产量0.19万吨,增长6.4%;羊肉产量0.01万吨,增长12.9%;禽肉产量0.08万吨,增长1.3%。禽蛋产量0.44万吨,增长3.6%。全年生猪出栏4.83万头,增长0.5%;年末生猪存栏2.27万头,下降8.0%。

  (二)工业韧性较强,制造行业发展有待提升。2024年,临江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3.9%。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5.6%,制造业下降17.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4%。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下降16.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0.8%。从主要支柱产业看,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27.6%,酒、饮料制造业下降24.8%。食品制造业增长28.0%,医学制造业下降51.2%。

  (三)固定资产投资平缓增长,民间投资低位运行。2024年,临江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1%。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0倍,制造业投资下降59.7%,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69.3%。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1787平方米,同比增长2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78.7%,第二产业投资下降58.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9.2%。民间投资下降71.1%;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下降61.3%。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46.1%。

  (四)市场销售保持增长,消费总量稳步提升。2024年,临江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全市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7%;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7.7%。按消费类型分,全市商品零售额增长5.3%;餐饮收入增长3.7%。

  二、存在问题

  从核算角度看,全市经济虽保持增长态势,但产业发展仍需谨慎关注。

  (一)第二产业负向拉动作用较大。2024年,临江市第二产业下拉GDP增速6.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经济下拉GDP增速1.9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下拉GDP增速1.1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20户制造业企业,除3户企业停产、退库,有10户企业产值下降,部分企业产值下降幅度超30.0%;建筑领域建筑业产值下降56.9%,降幅较白山全市扩大51.1个百分点,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速下降8.2%,建筑领域增加值下拉GDP增速4.7个百分点,制造业和建筑业发展滞阻是全市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部分第三产业行业影响较为明显。2024年,临江市批发业销售额同比下降51.4%,批发业增加值下拉GDP增速0.8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2.4%,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下降52.4%,下拉GDP增速0.3个百分点。

  三、发展建议

  (一)推动产业发展协同共进。加强分类指导,提升全市经济运行监测实效,找准经济运行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个案剖析和类案分析相结合,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增强发展动能,全面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向好。

  (二)全力稳住工业,筑牢全年经济增长支撑。一是针对增长较快、体量大的企业要继续巩固提升,切实加大工作力度,补齐短板弱项,推动优势行业增产补位,保持工业大盘稳定增长,为全市经济多做贡献。二是紧盯增势向好的潜力行业,加强供需对接,进一步深挖发展潜力,确保优势行业巩固提升,同时,针对增幅回落和负增长的重点行业要靶向发力,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运营实际困难,推动尽快回升向好。

  (三)加大潜力挖掘,持续巩固投资回升势头。一是及早谋划重大项目,增强投资后劲。扩大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二是持续增容建安工程项目,提高项目比例,有效带动建安工程增量,保证项目投资稳步增长。

  (四)持续提振信心,加快释放消费潜力。推进消费品各项国家补贴政策,不断优化补贴标准、流程,加大资金核拨力度,提高政策的带动效果。叠加用好国家加力扩围实施补贴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等政策,抢抓各类消费需求。同时,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及时采取针对性地助企纾困措施,协助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有效整合资源,稳定服务业发展。一是有效整合服务业企业,融合有限人力资源,提高营业收入。二是统筹解决财政性服务支出,稳定企业收支循环,提高抗风险能力。

初审:单琳    复审:崔贵宝    终审:边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