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一网搜
当前位置:首页>>统计分析
“红珍珠”铺就致富路 “小产业”结出振兴果
信息来源:白山市统计局   责任编辑:曹莹   发布时间:2025-02-25   收藏

  摘要: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为深入探索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决定性作用,浑江区分局对三道沟镇五味子产业发展现状开展深度调研。调研发现,三道沟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和区域优势,积极发展地域特色产业,坚持产业示范、促进规模的原则,北五味子种植成为百姓增收、乡村振兴的绿色支柱产业。

  关键词:产业振兴;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多年来,浑江区三道沟镇以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为基础,立足特色资源,以五味子产业为龙头,顺势而为发展“三农”优势产业,及时关注市场需求,不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更多更好惠及农业、农村、农民。三道沟镇也因北五味子产业先后荣获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五味子)、吉林省“北五味子之乡”“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北五味子)等荣誉称号。调研中发现,作为浑江区特色产业之一,北五味子产业有曲折的探索、艰辛的付出,也有较大的发展,处于“风雨之后即见彩虹”的关键阶段,产业兴农前景可观。

  一、五味子产业发展之”基”

  (一)地理环境条件优越。三道沟镇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优越的边境政策为发展北五味子产业奠定了基础。该镇地处长白山系老岭山脉南区鸭绿江畔,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夜温差较大,无霜期高达140天以上(比浑江区平均无霜期多15天左右)。域内降水充沛,林地面积3.8万公顷,土地面积544公顷,森林覆盖率90%以上,自然生态保护完好;常住人口2939人,农村人口2169人。地产北五味子以果实肉厚、肥大、有油性、药用价值高而著称。

  (二)惠农政策做支撑。在“三农”问题上,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农民来讲都是一次解放、一次重生。2007年在“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等办法,支持”一村一品“发展。党的十九大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发展现代农业、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2007年以来,三道沟镇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布局和落实产业发展政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二、五味子产业发展之“兴”

  (一)产业发展正值兴旺,种植规模持续扩大。2007年三道沟镇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决策,牢牢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引导农民优化产业结构,优先发展北五味子项目的落实、增效、创收实践。通过组织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到外地考察学习,聘请农业专家授课,掌握北五味子种植及管理技术等措施,不断引进优质品种,随着销售渠道的不断打开,三道沟镇将五味子种植产业在全镇铺开,迅速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从最初不到30公顷到目前的451公顷,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成立2个五味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并申请注册了“龙三红”品牌商标,610余户种植户加入了合作社。

  从种植面积及分布上看,三道沟镇的北五味子种植占浑江区95.0%以上。截至2024年8月份,全镇种植北五味子451公顷,其中1-4年生约130公顷,4-8年生约321公顷。全镇五味子种植户占全镇农户90.0%以上,现有五味子大户32户(按每户15亩以上计算),共种植面积 40余公顷,占全镇的10.0%。成立2个五味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并申请注册了“龙三红”品牌商标,610余户种植户加入了合作社。

  (二)农户分散化销售为主,融合加工初具规模。随着有机肥、生物菌肥和农家肥大面积普遍施用的推广,三道沟镇北五味子质效得到了新的提升。品质及产量的提升却没有改变完全取决于市场的销售模式。从几个村调研来看,由于五味子采摘周期短,短时间集中量大,再加上受保质期较短限制,也只能被动地跟随市场的行情走,目前销售主要是河北安国中药材市场及流动商贩自行收购。今年价格不是很理想,根据品相好坏每千克6.8-10.8元不等,全市平均价格在每千克9元左右。想摆脱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的不利局面,只有深加工这条路可走。据了解,三道沟镇2021-2023年先后建设3座农副产品烘干厂,年烘干鲜果30万千克,按干鲜比1:4.5计算,干果6.5万千克左右,产值约400万元。

  (三)产业效益优势明显,农民增收步伐加快。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科技含量的有效应用,三道沟镇五味子优良品种产量不断增加,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出彩上大有可为,也为浑江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实践提供了范本。

  1.农业产值持续增长。2007年全镇种植五味子33公顷,2009年初果期,产量约200吨,产值320万元;2019年末,全镇共种植五味子327公顷,产量达到2450吨,实现产值5145万元,10年间增长了15倍;2024年,全镇五味子种植451公顷,产量5250吨,实现产值6400余万元。

  2.农民收入连年增加。调研中,一位种植户给我们算了一笔帐,初建园每公顷一次性投入10000元左右,栽种的大多是2年生苗木,第二年挂果后可连续采摘多年,5-10年盛果期,每年管理费用约每公顷1500-3000元,公顷产一般在750-1500千克,按平均每千克10元计算,每公顷年收入在4500-12000元不等;如果作干果,干鲜比在1:4.5左右,即公顷产165-330千克上下波动,按每千克58元计算,每亩公顷,2007年三道沟镇农民经济收益人均收入4615元,比浑江区平均收入少587元,到了2023年,据测算的三道沟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7000元,是2007年的6倍,比当年浑江区平均收入多6000余元。

  3.农村环境变化可喜。农民的“腰包”鼓了,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村里的建设上。全镇几乎家家盖起了新房,村镇治理有效提升,涌现出了多个“干净人家”和“美丽庭院”。“产业兴旺、生态家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三道沟镇得到有效实践。依托G331旅游大通道的文旅概念,二道沟村、仙人洞村、滴台村等村落成为旅游打卡的网红地,那一串串“红珍珠”也成为游客拍照流连的网红地。今年十一假期,三道沟镇共接待游客15 万人次,旅游收入1600余万元。

  三、五味子产业发展之“忧”

  (一)新政策规划与发展问题。国家关于农村耕地新政策相继出台,该镇农业用地规划与特色经济发展出现新的瓶颈问题。国家级原麝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规划将全镇土地、林地全都划进保护区内,镇内所有将要落地和正在实施的项目均在保护区内,如不及时争取政策调整,将影响全镇的特色产品种植规划和发展。

  (二)交通运输成本高、缺乏固定的销售渠道,靠天吃饭没有完全改变。一是三道沟地处边境,只有山路陆路运输,运输成本高。二是五味子销售没有集中化和规模化,没有固定销售渠道,定价能力较弱。供销还是通过市场价格来选择对方,销售充满变数,春天不知秋天价。三是田间管理仍受气象条件所左右,冻害、雨灾等仍是减产甚至罢园的主要因素。

  (三)组织化程度低、生产经营粗放。目前,三道沟镇五味子产品深加工项目比较薄弱,加工能力有限、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延伸亟待开发。现仅有三座小型的烘干厂,初加工能力不高,没有深加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滞后,特色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只能卖鲜品或烘干品,制约了产品下游增加值的深度挖掘。

  四、五味子产业发展之“变”

  (一)在“特色”上做文章、在“生态”上下功夫。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向上积极争取稳产政策,稳住现有种植面积基数,科学种植,增产达效。合理开发非农用地,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发展野生五味子,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强化合作社功能,加强农户与科研单位及药企的合作。建议今后应重点组建特色产业经济合作社,建立产业基地规模化管理,健全农户+基地+公司新型合作经济业态,以产、加、销一条龙经营模式,确保农户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定;及时组织农业专家,深入农户田间地头,传授五味子种苗、种植、培育等相关技术;推行有机肥、生物菌肥和农家肥大面积普遍施用,确保产品产量稳产高产。通过公司对外寻找市场销路,集中统一对外商榷产品销售价格,避免目前的小、散、乱的市场销售环境,实现五味子等特色产品销售价格最大化及稳固的销售渠道。

  (三)积极谋划发展冷链仓储和深加工业。通过向上争取扶持资金,解决资金投入,与企业合作转换成固定资产,或以实物入股的形式,发展深加工产业,缓解农户发展特业资金难的问题。加大产品储存加工能力的开发扩容,延长五味子等中医药特色产品深加工链条,实现五味子等特色产品增加值最大化,以破解农业特色产业项目链条较短、附加值不高、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等问题。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仅是三道沟镇今后应遵循壮大特色经济具体措施和举措,也是整个浑江区发展农村经济,壮大农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初审:任淑静、宋爱武    复审:任淑静    终审:苏洪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