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白山市围绕实现经济运行好转整体目标,多措并举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性作用,积极强化项目储备谋划和要素保障,投资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关键词: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工作建议
一、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
(一)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位列全省九个市(州)第四位,其中,固投项目投资增长8.3%,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4.5%。全市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在建项目171个,增长5.6%,完成投资增长18.1%,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2.2个百分点。
(二)三次产业投资两升一降
全市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7.9%,占全市投资比重3.4%,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0个百分点,全市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7.2%,占全市投资比重23.1%,负向拉动全市投资9.0个百分点,全市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8.9%,占全市投资比重73.5%,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2.1个百分点。
(三)新开工项目拉动作用明显
全市2024年新开工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270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8.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9.8个百分点。本年新开工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69个,增长13.1%,完成投资增长108.7%,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4.7个百分点,其中,本年新开工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44个,增长63.0%,完成投资增长177.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7.1个百分点。
(四)民间投资保持高位运行
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5.2%,占全市投资比重42.7%,较同期提高14.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5.8个百分点,其中,全市民间道路运输业投资完成额是同期的32.3倍,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7.8个百分点。
(五)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增长
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4.7%,占全市投资比重43.2%,较同期提高15.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7.7个百分点。其中,在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与白临、松长两条高速等21个相关项目高效入统拉动下,交通运输业投资增长115.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3.1个百分点。
二、当前投资运行反映的问题
(一)工业投资下拉明显
全市工业投资同比下降26.8%,占全市投资比重23.1%,较同期下降9.8个百分点,负向拉动全市投资8.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和电力、热力、燃气、水的生产及供应业投资分别下降29.8%和46.1%,分别负向拉动全市投资6.0和4.3个百分点。
(二)产业投资低位运行
全市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4.4%,位列全省九个市(州)最末位,占全市投资比重47.5%,位列全省九个市(州)第八位,较同期下降10.3个百分点,负向拉动全市投资8.3个百分点。
(三)高技术投资持续下降
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2.6%,降幅较同期收窄2.5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5.4%,较同期下降3.0个百分点,负向拉动全市投资2.7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服务业投资分别下降40.1%和12.5%。
三、促进2025年全市投资向好的几点建议
(一)立足医药现有成果,全力扩大产业投资
继续巩固当前白山市在医药制造等传统细分产业中的明显优势,降本增效,着重提高各细分领域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围绕“长白山道地药材”资源库,依托现代产业园区,配套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投资、招商引资等,提高医药健康工业的专精特新投资总量,做强医药制造业投资,从而全力扩大产业投资总量。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新兴产业发展
要研究产业导向政策,了解市场产品需求,了解产业分布,借助科创园、轻工业园等产业园区,通过给政策、送服务,把外省投资项目更多地引向需求增长快、带动力强的领域;不断优化营商软环境,在用地、用工、用电方面,服务客商投资企业发展,用好现有的物流产业园区,降低企业运输、仓储等成本,缓解外资企业生产经营“痛点”;开通边境口岸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对接全国版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攻克吸引外资“难点”,从而加速新兴产业发展。
(三)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拓宽投资参与渠道
在国有资本重点关注于加强和巩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基础上,在一般竞争性领域,为民间资本营造更广阔的空间,积极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将民办社会事业作为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重要补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培育形成政府投入为主、民间投资为辅的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和灵活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加强对民间投资的金融服务,完善民间投资的融资担保制度,健全创业投资机制,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继续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股票、债券市场进行融资。
(四)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投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前,各地正加速布局竞逐新质生产力产业的新赛道。要发挥好本地资源效益,扩大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从实际出发,谋新策、出实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引导企业围绕产业园区聚链效应着力补齐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依靠新技术、新工艺投入继续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长板,通过绿色转型升级、矿产节能减排降碳等领域锻造科技创新转型新板,耐心培育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壮大,创造竞争优势。
(五)深挖在库项目潜力,释放潜在增量
围绕本年结转的项目,深入挖掘可能被忽略的前期费用或与项目施工有关的其他支出,确保其他费用投资额及时入统;深入查找与农业、林业相关的施工且符合投资统计标准的资金投入,提前统筹规划包装成符合投资入统的项目;结合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纳统情况,在推进项目入统过程中,不仅要紧盯与之相关的传统建安工程项目投资额入统,还要深入挖潜相关项目可能遗漏的采矿权、专利权、作为非成本费用处理的工业设备升级替换支出的入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