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一网搜
当前位置:首页>>统计分析
前三季度江源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运行情况
信息来源:白山市统计局   责任编辑:曹莹   发布时间:2024-12-30   收藏

  摘要:前三季度,江源区主抓提振消费重要引擎,把消费作为江源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前三季度,江源区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9.9亿元,同比增长5.0%。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稳步增长的同时,还需深挖地区消费潜力,纵深提升地区消费市场潜能。

  关键词:挖掘;消费;潜能

  一、前三季度江源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运行情况

  前三季度,江源区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9.9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限额以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亿元,增长4.6%。

  (一)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城乡分布情况看:前三季度,江源区城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其中,城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4.0%,乡村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9.2%。商品销售增长3.9%,餐费收入增长9.1%。

  (二)从商品销售额行业分类情况看:前三季度江源区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同比下降27.7%,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5.8%,住宿业商品销售额增长2.0%,餐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5.0%。

  (三)从限额以下抽样季度报送情况看:前三季度,江源区限额以下抽样样本汇总(行业口径)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2.5%,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长7.2%,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28.2%,住宿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9.8%,餐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9.0%。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地区服务业产业链滞后。江源区目前没有符合达到规模的住宿业、餐饮业、旅游业和娱乐业企业。旅游黄金期相对的服务性消费品营业额对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也极低。

  (二)当地经济体量小,规模培育库企业少。受地域发展因素影响,江源区在2023年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工作中,普查贸易专业全年营业收入达到入统标准的仅3户批发企业,但此本年3户企业都没有达到入库标准,江源区现没有接近标准的入库企业。

  (三)地区居民消费意愿不强。近两年来受经济大潮影响,居民消费欲望减缓从而影响了商品消费市场的增速。区域内消费群体逐渐回归理性消费观念,消费重点更注重价格和质量,同时消费刺激政策有欠合理。“以旧换新”倾向于地区限额以上企业,与当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挂钩,而地区符合优惠政策的企业相对较少,导致消费券促消费的作用有限。

  三、挖掘消费潜力,激发居民消费潜能的几点建议

  (一)挖掘服务纵深延续,提升消费品服务质量。消费市场发展需要服务为载体,服务消费已成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其释放出的活力正为经济增长不断增添动力,服务零售额包含交通、住宿、餐饮、体育、娱乐等多个领域。政府应积极开展服务发展质量强区战略部署,助力提升区域高质服务发展。通过积极推广多元化服务产业链,扶持培育服务新兴业态企业,纵深延续服务性消费发展提升,从而优化消费环境,丰富消费方式。

  (二)挖掘企业潜能,促进贸易企业达标入库。地方区域内在库限额以上企业的数量、规模、结构和效益能直接反映出地区区域消费发展的经济情况,同时也能带动地区区域消费能力。在地区区域发展中,人口流出严重,小微贸易企业逐年减少,就业人员缺口较大。政府需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行鼓励、减免政策,深度挖掘企业潜能,使培育成长型商贸企业逐步入统,不断增加地区规模性企业数量,促进区域消费活力和人均消费水平。

  (三)挖掘“银发经济”消费群体,促进地区消费增长。地区区域人口消费形式,消费观念是地区消费发展的重要体现,在区域老龄化发展的趋势下,“银发经济”主题消费的市场需要深度挖掘,主要由于中老龄群体的收入持稳定趋势,消费观念以吃穿用为主。政府应全面提升区域人口消费产质量,促进生活类消费增长。

  (四)充分利用地区发展优势助推农业产品品牌效应。乡村振兴首先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链,政府应大力发展以区域特色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绿色产业链,提升农业产品品牌推广,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以此来提升农村居民消费的潜力。

初审:张倩    复审:王洪军    终审:苏洪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