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半年,临江市认真贯彻省局、市局农业农村会议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绿色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互促共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
关键词:农业;高质量;稳中向好
一、临江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临江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专业辅助性活动总产值同比增长5.5%。其中,农业产值下降2.4%;林业产值增长12.3%;畜牧业产值增长3.1%;渔业产值增长28.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增长6.2%。农林牧渔及专业辅助生产活动各行业占比分别为20.3%、25.3%、44.2%、8.7%、1.5%。
(一)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升,蔬菜面积下降。上半年,临江市粮食作物面积稳中有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110.72公顷,同比增长0.3%。其中:谷物面积6283.72公顷,增长3.3%;豆类面积5682.48公顷,增长0.3%;薯类面积144.52公顷,下降4.6%。目前来看,今年的气候条件适宜粮食作物生长,降雨量充足,有效积温高,秋粮丰收在望。上半年,临江市蔬菜播种面积320.55公顷,产量4913.77吨,蔬菜面积和产量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8%和5.9%;瓜果类播种面积219.64公顷,增长1.7%;瓜果类产量1750.25吨,下降2.3%。上半年蔬菜和瓜果类实现产值7129.95万元,成为拉动农业(种植业)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木材采伐与造林互促并重,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全面发展。据报表数据显示,上半年,临江市两大林业企业共完成木材采伐量57971立方米,完成造林面积4845.3公顷,森林抚育面积41公顷。林业生产中做到林木采伐与造林互促并重,达到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的目标,林区山野菜、林下药材等野生林产品采集也成为上半年林区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三)生猪市场回暖,肉牛价格持续下跌。上半年,临江市生猪出栏23429头,同比增长2.1%;牛出栏5180头,增长0.1%;羊出栏2865只,增长3.3%;家禽出栏28.6万只,下降0.7%;禽蛋产量1803.4吨,增长22.9%。目前全市生猪市场回暖,目前活猪收购价20.3元/公斤,猪肉市场价格从年初的22元/公斤上涨至32元/公斤;肉牛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成牛肉牛从上年的21000元/头跌至8800元/头,肉牛养殖户呈现严重亏损状态。
(四)长白山区冷水鱼养殖规模扩大,鸭绿江流域实行禁渔政策保护野生资源。渔政报表数据显示,上半年,临江市水产品产量772.41吨,下降0.5%。长白山区冷水鱼养殖和鸭绿江网箱养鱼已初具产业规模,市场供不应求,近年来鸭绿江鱼类产品价格一路走高,以长白山区冷水鱼养殖,如淡水三文鱼、金鳟、细鳞等珍贵淡水鱼品种及鸭绿江网箱鲤鱼、长白山区封沟养殖林蛙等特色水产品已初步形成品牌效应,销售价格也呈大幅上扬,鸭绿江及支流自5月中旬始实行禁渔捕捞政策,极大地保护野生渔业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农业生产发展中需关注的问题
(一)种植业产量提升潜力有限,利润空间逐年缩小。蔬菜和水果类(草莓)种植以农户的分散种植为主,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面积小,影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绝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或经商,在家务农的青壮年劳动者越来越少,老、弱、妇女成为务农的主力军。农村劳动力的短缺现象,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阻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畜牧产业规模化生产明显滞后。全市畜禽业生产基本上以分散养殖为主,表现在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不高,现代畜禽规模化养殖明显滞后,一定程度上阻碍畜禽产业的发展。
三、建议
(一)利用长白山区域特点发展特色产业。利用长白山区位自然优势,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进一步增加农业生产投入,培育农业生产新增长点,如发展长白山山野菜种植,发展中草药材生产和林下经济,以及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提升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提高畜牧业养殖抵御风险的能力,推广规模养殖技术模式,促进牧业养殖小散户融入现代化生产体系。
(三)加大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投入,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中央相关涉农政策,加强项目建设,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减灾、防灾能力,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业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