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是高质量项目建设年,白山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为引领,全力加快项目建设,以“招商引资是头等大事”为原则,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为姿态,全力抢抓建设工期,全力实现投资逐月恢复态势,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关键词:施工项目;民间投资;工业投资
一、固定资产投资基本运行情况
202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8.2%,降幅较前三季度分别收窄17.3、9.1、24个百分点。
(一)从产业分布看:全市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3.7%,降幅较前三季度分别收窄23.4、32.6、6.9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为2.6%;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4.2%,降幅较前三季度分别收窄25.5、20.5、12.3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33.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5.6%,降幅较一季度和三季度分别收窄2.9和22.4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64.3%。
(二)从三大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37.0%,降幅较前三季度分别收窄15.7、23.8、9.3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20.1%;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2.5%,降幅较二季度和三季度分别收窄1.5和16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27.3%;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0.2%,较前三季度分别提高56.2、46.1、66.6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7.9%。
(三)从投资构成看:全市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下降15.8%,降幅较前三季度分别收窄7.2、1.1、12.7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79.6%;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下降56.9%,降幅较前三季度分别收窄23.5、23.9、21.4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9.0%;其他费用投资同比增长65.6%,较前三季度分别提高131.1、28.5、72.8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11.4%。
(四)从投资主体看:全市国有投资同比增长4.7%,占全市投资比重55.9%,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0个百分点;非国有投资下降36.0%,占全市投资比重44.1%,其中,民间投资下降44.9%,降幅较前三季度分别收窄21.7、25.1、15.4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28.6%。
二、投资运行呈现的积极“态势”
(一)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民生保障有力。白山市一直将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强弱项作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内容,把民生工程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大社会领域投入力度。2023年,全市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45.6%,增速比全市投资高63.8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10.4%,较2022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7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投资增长52.4%,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64.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26.9%。
(二)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投资增长明显。白山市严格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加强房地产业引导管控,印发促进住房消费若干措施,强化市场信心,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3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0.2%,占全市投资比重7.9%,较2022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1个百分点;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2.3%,较2022年同期提高90.9个百分点。
(三)交通项目建设发力,投资贡献强劲。2023年,白山市抢抓国家适度超前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机遇,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切实发挥公路建设促投资、稳增长、保发展的压舱石作用,着力构建以“沈白”高铁为支撑、干线公路为骨架、农村公路为基础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全市交通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77.0%,较2022年同期提高91.8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16.4%,较2022年同期提高8.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5.8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业实现零突破,投资完成5.7亿元,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8.4%。
三、投资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正在施工项目减少。2023年,全市正在施工的投资项目584个,较2022年同期减少133个。其中,本年新开工投资项目339个,较2022年同期减少63个;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施工项目162个,较2022年同期减少1个,完成投资额同比下降1.2%;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施工项目92个,较2022年同期减少10个,完成投资额下降4.6%。
(二)民间投资拉动不足。2023年,全市正在施工的民间投资项目177个,较2022年同期减少66个,占全市正在施工项目的比重为30.3%,较2022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完成投资额同比下降44.9%,降幅较2022年同期扩大25.3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28.6%,较2022年同期下降13.8个百分点,负向拉动全市投资19个百分点。
(三)工业投资下降明显。2023年,全市正在施工的工业投资项目137个,较2022年同期减少67个,其中,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施工项目58个,较2022年同期减少11个;完成投资额同比下降34.8%,较2022年同期下降46.1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32.9%,较2022年同期下降8.3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医药制造业投资、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投资分别下降66.7%、40.5%和49.7%,分别负向拉动全市投资5.8、3.4和3.2个百分点。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抓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始终把项目谋划储备摆在突出位置,聚焦全域旅游产业、人参医药制造业、特色新材料新能源、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高标准谋划一批龙头型、旗舰型、基地型项目和专精特新项目。强化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和全周期服务,成立项目监测专班,通过跟踪服务推动项目落地开工和复工项目建设进度,不断提高新项目开工率、续建项目竣工率,着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着力扩大工业投资规模。围绕“十四五”规划《纲要》谋划项目,结合全市正在建设的各类现代产业园区,加强大项目招引,积极谋划新一批制造业领域的重点项目,强化要素保障,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推进重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另外,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要加大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投入,积极引导投资资金注入企业技改和高技术领域,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三)继续提升民间投资活力。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经营困难,落实好各项惠企政策,引导加大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通过资金扶持、税费减免、行业互助等措施,提升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和后劲。稳住民间投资在传统制造业投资的基础上,破除民间投资主体进入重点领域的隐性障碍,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两新一重”项目建设,促进民间投资更多地投向现代化高效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进一步发挥民间投资在推动全市投资增长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