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结果显示,白山市人口总量为90.62万人,全市呈现人口总量、出生人口、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人口死亡率进一步上升显著特征。与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比(以下简称“七人普”),人口发展面临破解难题,对全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多潜在风险,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人口下降;低生育;人才红利;生育保障
一、全市人口现状
(一)常住人口总量持续下降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90.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72.45万人,农村人口为18.17万人。与2020年七人普相比,人口总量减少4.57万人,下降4.8%;城镇人口减少3.05万人,农村人口减少1.52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即城镇化率)为79.95%,比2020年上升0.63个百分点。由于本地区低生育文化已经形成某种自我强化的机制和惯性,二孩全面放开、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意义很大但作用很小,人口持续负增长、低生育、少子化及老龄化恶性循环,未来白山代际失衡程度将不断加深。
(二)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
全市常住人口中,0-15岁人口为10.54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为11.6%;16-59岁人口为56.99万人,占比62.9%;60岁及以上人口为23.09万人,占比25.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6.61万人,占比18.3%。与2020年七人普相比,0-15岁少儿人口减少0.72万人,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2.83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减少1.02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减少0.17万人。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加速了劳动力短缺,人口红利的变化造成制造业成本刚性上涨或外迁,年轻人口储备不足已经形成白山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劣势。
(三)出生人口持续下降、人口死亡率持续上升
2022年,全市出生人口为0.36万人,死亡人口为1.05万人,自然增长人口为-0.6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3.94‰,死亡率为11.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54‰。与2020年七人普相比,出生人口减少0.11万人,死亡人口增加0.34万人,自然增长人口减少0.45万人,人口出生率下降0.93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上升4.1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5.05个千分点。年轻一代婚育压力越来越大,当出生人口少的代际进入劳动年龄后,老年抚养比会越来越高,将对社会经济运行提出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二、人口发展面临问题
(一)人口规模不断缩小,人口自然增长率创新低
受人口迁出、育龄妇女生育意愿不足、婚育时间推迟等诸多因素影响,全市人口持续呈现负增长态势,与发达地区人口规模差距继续扩大,对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自七人普以来,全市常住人口由2020年的95.19万人,减少至2021年的92.32万人、2022年的90.62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由2020年的4.87‰,下降到2021年的4.39‰、2022年的3.94‰;人口死亡率由2020年的7.36‰,上升到2021年的11.35‰、2022年的11.48‰,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20年的-2.49‰,到2021年的-6.69‰、2022年的-7.54‰。
(二)劳动年龄人口流失,高素质劳动力短缺
随着人口总量的不断缩小,全市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仍会继续下降,未来的劳动力供给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年龄结构加剧老化,人口红利日渐消失,高年龄劳动力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伴随着年龄增长,在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方面的学习能力也随之下降,不利于生产效率的稳步提升。七人普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10.13年,虽然劳动力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但仍难以满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占劳动力人口的比重仅为0.37%。
(三)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据七人普数据测算,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82.05岁,比2010年提高2.19岁。其中,男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8.87岁,比2010年提高1.86岁;女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85.41岁,比2010年提高2.44岁。按照联合国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即老龄化程度指标)超过7%,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达到14%时为深度老龄化。2022年末,白山老龄化程度达到18.3%,深度老龄化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尤其是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在逐渐弱化,全市养老面临问题日益突出。
三、促进人口发展的建议
人口是社会生产生活的主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动力。
(一)优化政策环境,多种方式引进人才,提升“人才红利”。健全人才发展机制,深入实施人才引进计划,落实公开透明、开放包容、积极主动的人才政策,进一步加大优秀青年人才引进力度。通过校企合作、同行交流等多种灵活方式培养和提高劳动人口的劳动技能、劳动效率,同时结合本地特色和有吸引力的产业,有针对性的招引人才,尽可能吸引在外就读的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从而减少人口外流。积极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户籍、住房、教育、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吸引优质人才落户,积极提升“人才红利”。
(二)加强政策宣传,强化生育保障,减轻家庭抚养负担。积极完善岗位设置等配套措施,对有生育妇女增加就业帮扶,增加灵活就业工作岗位,拓宽就业渠道,降低就业难度,打消职业女性生育顾虑。参照全国其他城市给予的生育补贴,尽快落实落地对“二孩”和多子女生育的补贴,并且加大对高学历女性生育补贴力度,提高高学历女性生育意愿。强化政府托育服务,特别是寒暑假的托育服务,引导落实各类单位开办托育所、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托育行业、加大政府补贴和监管力度等多项举措,不断畅通生育看护渠道,对二孩及以上子女入托、入园给予一定补贴,切实解决家庭生育后顾之忧。
(三)以未来需求为导向,助力银发经济,老有所养。针对全市老龄化程度逐年加剧趋势,银发一族消费需求不断提升,在投资理财、健康养生、精神娱乐等领域消费潜力庞大,随着生活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结合银发一族消费品质化、多元化、个性化和便利化等特征,助力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等重点行业的发展,打造本地特色的银发朝阳产业,创新优质服务产品供给。积极培育养老消费新业态,支持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餐饮养生、健康家政等行业融合发展,大力推动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多种途径加大对本地环境、气候、含氧量及旅游景点等方面的宣传力度,打造宜居养老城市品牌,建设智慧养老小区,配套新型养老服务,吸引更多外来人口来白山定居养老,老有所依、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