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一网搜
当前位置:首页>>统计分析
江源:把握养老发展大潮 激活银发经济潜力
信息来源:白山市统计局   责任编辑:曹莹   发布时间:2023-07-31   收藏

  摘要: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日趋加深,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庞大,“银发经济”蓬勃发展。江源区位于长白山核心地带,支柱产业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同时拥有良好的气候环境和较高的空气质量,适合提前进行规划布局,积极发展健康养老产业,但目前江源区养老行业还存在服务水平偏低、缺乏专业人才、发展方向不明等问题。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模式;产业发展

  一、养老领域基本情况

  (一)江源区老龄化情况

  2022年,江源区常住人口13.0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47万人,城镇化率81.17%。按七人普人口结构划分,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29.9%,约3.90万人。人口结构即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二)江源区养老机构情况

  2022年,江源区现有养老机构18家(其中:公办区级福利服务中心1家、公建民营福利机构3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5家),城乡日间照料中心31个(含2所民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养老大院30个。8家养老机构与中医院签订中医药康养协议。总床位数934张,入住总人数579人,入住率为61.0%。

  二、目前江源区养老方式

  江源区基本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异地养老、医养结合等形式并存养老模式。

  (一)居家养老

  江源区以居家养老或社区养老为主,居家养老是当前最普遍的养老形式。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居家养老需要更多社区工作人员、社工按照市场发展配置的服务人员上门入户提供养老服务。目前江源区社区尚不具备相应的能力,也未能建立社区社工组织。个别社会自发形成的家政服务所提供的服务缺乏专业性、规范性和系统性,覆盖面很小,难以满足居家养老的要求。

  (二)机构养老

  部分老年人选择在养老院等养老机构颐养天年,但现实情况是尽管不少农村老人有进入养老机构的愿望,但农村老年人却因家庭经济能力有限、思想观念不适应、需要照顾家庭等原因不能入住养老机构,与此同时城镇老年人因敬老院条件、设施、环境、价格不理想等原因不愿入住养老机构,实际进入养老机构人数的较少,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受到市场制约。

  (三)异地养老

  部分身体相对健康的中老年人选择异地养老。包括候鸟式养老、度假式养老。即每年10月份选择去南方过冬,次年5月份选择回当地避暑,规避冬季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四)医养结合

  个别老人因疾病原因自理能力差,赡养人因工作、医护水平等条件限制,为老人选择医养结合的方式养老。

  三、涉及养老的医药、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水平

  目前,江源区现有医疗卫生机构158个。其中医院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0个,公共卫生机构2个。医疗床位数1611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床位数为12.34张。卫生技术人员1083人。基本建立了覆盖区、镇、村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全面满足患者入医、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养老服务需求。

  四、养老工作中的支持措施

  (一)政府出台政策支持

  江源区政府相继制定出台《白山市江源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白山市江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明确全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扶持政策、具体工作,全面放宽准入条件、简化审批手续、改进政府购买服务,为全区养老服务业发展指明方向,全力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

  (二)税费优惠支持

  对养老机机构减免相关的营业税、所得税以及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等,备案养老机构实现与居民用电、用水、用气同价。

  (三)联动体系支持

  通过居家养老服务站和社区、村部联合建设的模式,结合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积极构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区已完成城乡社区床位设置1000多张,配备居家养老服务员、社区工作员62名,全区已建成15个日间照料中心(包括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无偿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信息咨询、娱乐活动、健身康复、精神慰藉等服务。

  (四)巡访关爱支持

  江源区民政通过社区对全区城乡独居、空巢、留守、特困、高龄、失能(含失智)、重残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等居家老年人进行摸底排查,逐人建立电子台账。根据老年人实际情况和需求开展巡访关爱工作,落实了定期巡访关爱制度。

  (五)改造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

  江源区民政围绕便老服务在“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具配备到位”等五个方面,向上争助资金为辖区内生活困难老年人家庭提供住房安全性和无障碍设施等方面改造,改善居住条件、降低在家意外风险,推进老年人宜居环境建设。

  五、健康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服务覆盖面窄、服务水平不足

  目前,社区已基本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和日间照料中心,但仍旧以社区现有服务设施提供服务为主,居家养老服务还没有全面展开,有的社区依靠现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对辖区内特困老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面较少。现有的养老服务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发展水平不高,养老机构仅限于提供吃、住等基本服务,基本上以照顾老人日常生活为主,服务品种尚不丰富,缺乏护理、医疗、康复、教育、文娱等综合化服务,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

  (二)专业养老服务人员缺乏

  养老护理行业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需要养老护理服务人员专业性强、技能水平高、有较强的责任心,而目前我区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多数年龄偏大,专业素质能力相对较弱,专业从事护理工作的年轻人员较少。

  (三)养老机构监管难

  按照国家、省、市进一步放开养老市场政策,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手续,对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设备水平要求有所降低,导致事中、事后监管困难。

  (四)养老产业缺乏整体合力

  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发展养老产业的重要性及如何发展养老产业缺乏足够的认识,还没有把养老产业作为一个产业来谋划、推进。政府对养老产业发展支持态度是明确的,但在产业发展所涉及的生产、流通、经营、消费等具体环节上,有些扶持政策过于笼统、可操作性差,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落实难的问题。

  六、健康养老服务业的优势

  目前江源区老龄化态势明显。老年人基数大、增长快,产业发展谋划更适合考虑健康养老产业。江源区具备适宜发展养老产业的优势:一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主要表现在生态秀美、空气清新的优势。全区位于北纬41-42度之间,地处长白山核心地带,境内森林覆盖率达83.0%。“山好水好空气好”是四方来客对江源的评价。全区生态环境优美,四季分明,夏无酷暑,空气质量常年优良。未来江源区发展面向全国各地的休闲养老养生产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二是养老人群数量优势。60岁老年人占全区总人口29.9%以上,而目前养老产业尚未形成具体规模,未形成养老产业链条,多数中老年人退休后只是茶余饭后简单锻炼身体,跳跳广场舞,养老产业潜在发展前景尚未挖掘。

  七、对养老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政府加大重视和谋化力度

  政府应把健康养老养生产业作为未来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出台更加完善的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高起点编制《江源区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全面谋划、落实国家养老产业扶持政策,为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二)建立完善的养老模式

  我们要结合当前全区发展的现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善居家养老政策支持体系,巩固家庭养老功能。强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加强社区养老院、医疗卫生机构、文体活动场所等养老服务设施和软件建设,为老年人构建安全、舒适、便利的居家养老生活圈。

  (三)推动养老服务业加速发展

  适当加大政府和民办企业对养老产业投入力度。稳步有序地增加机构养老床位。大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抓紧制定出台养老机构优惠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推动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房、开展老年康复业务,鼓励部分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四)加强健康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的培养

  人才是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的发展的关键,目前,有健康养老养生技能的人才极为匮乏,建议把健康养老养生高层次人才纳入全区人才引进工程内容,大力引进健康养老养生产业高级管理人才、研发人才和专业技师,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健康养老养生产业人才职业教育培训,鼓励江源职业技术学院与高端培训机构合作,引进名师名家,开设相关护理专业课程,培训健康养老养生产业专业人才。积极与医学院校开展合作,设立培养较高层次的健康养生医务、护理人员专业机构,建设健康养生经营管理、服务人员培训及实训基地。

  (五)加大适合中老年的医养产业、旅游产业发展

  离退休中老年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闲暇时间,在身体条件允许情况下,大部分人有旅游意愿,可以发展适合中老年的出行的旅游产业,扩大老年人消费能力,提升老年人消费水平,让老年人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夕阳的霞光更加绚丽辉煌。

初审:    复审: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