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县是吉林省边境线最长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在新征程上做大做优地方经济总量财富“蛋糕”,夯实富裕的经济基础,积极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化解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扎实推进长白县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跟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步伐迈向共同富裕成为当前迫切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民族地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
一、县域基本情况
长白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南麓,鸭绿江上游右岸,隔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江道的一市五郡相对,边境线长260.5公里,幅员2505.9平方公里,作为位于边疆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在自然地理、经济社会,乃至地缘政治等方面有其独有的特点特色。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36.3亿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数5.8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3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04元。
二、经济地理特征
世界银行3D经济地理特征分析框架以密度、距离和分割刻画地区、国家和国际三大空间经济地理特征,长白县具有显著的边境地区经济地理特征。
(一)从地区空间维度来看:长白县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较低具有显著的边境经济地理特征。长白县面积为吉林省的1.3%,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0.3%,人口约占全省0.2%;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分别约为30人/平方公里、145万元/平方公里,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3.0%和22.0%,长白县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非常巨大。
(二)从国家空间维度来看:长白县地处边陲,远离国内发达地区。长白县至今未通高速公路和铁路,交通仅有两条通往外界的公路,交通线漫长出行极为不便,即使到省会长春需6小时车程,物流运输仅靠货车运输,商品的外销和购进成本较高。
(三)从国际空间维度来看:长白县作为边境地区国际分割非常明显。长白县与朝鲜仅一江之隔,是吉林省中朝边境线最长的县份,是我国边境线上唯一与邻国省会城市零公里毗邻的县份。自2020年,因联合国对朝制裁及新冠疫情,两岸闭关已达3年,对朝贸易停摆,与朝鲜的国际分割非常明显,可以说达到“两岸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境况。
三、发展目标测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而是动态的逐年有所变化,要达到的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水平是指未来的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参照过去或最近某一年的标准。
以发展观点看,从2020年至2035年,长白县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实现迈上新的台阶,既要考虑经济总量增长又要兼顾考虑人口变化情况。以2020年生产总值为基期,2035年如实现翻一番,测算则需年增长速度达4.7%以上。七人普常住人口数5.8万人,年龄分布:0-14岁之间0.5万人,15-64岁之间4.2万人,65岁1.1万人;人口抚养比:2.6:1。根据近几年长白县人口自然增长率-6‰左右(不考虑人口外流因素)推算2035年人口下降至约为5.3万人,劳动力人口约为2.9万人,人口抚养比下降至约为1.2:1,劳动力人口将较2020年大幅缩减。因此,为实现2035年目标,既有经济总量规模持续做大需要,但却同时存在人口快速老龄化趋势,劳动力人口锐减及抚养比大幅下降现状,须要求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率和提升劳动生产效率,来保障人均生产总值在合理增长区间和可支配收入达到较高增速。
四、禀赋发展优势
(一)森林资源丰富。长白县的森林覆盖率达90.1%,被称为长白林海,树种主要以红松、落叶松、云杉、樟子松等林木为主,优质木材资源蓄积量大,是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
(二)矿产资源丰富。长白县探查各类矿产30多种,其中非金属类矿产有硅藻土、高岭石、明矾石、伊利石、石灰岩等20多种,其中硅藻土矿资源品质和储量为亚洲之最;能源类矿产有煤、地热2种;金属类矿产有铁、钨、钼、铜、铅、锌、金等8种;饮用矿泉水资源57处,日涌量1100立方米3处。
(三)水利资源丰富。长白县境内各河流以老龙岗为分水岭,向南流入鸭绿江,属鸭绿江水系,流域面积为2497.6平方公里。支流在10公里以上的有27条,纵横于各个沟岔,河谷狭窄,落差大,水资源理论蕴藏量36.7万千瓦,可开发的水利资源14.5万千瓦。
(四)旅游资源丰富。长白县是吉林省重要旅游地,以生态旅游、边境旅游、民族风情为主,具有“春踏绿青、夏观天池、秋赏红叶、冬游冰雪”的四季景观,集“边境风貌、民俗风情、原始风景、异国风光”于一体的旅游体系。
(五)对朝区位优势。长白县与朝鲜第三大城市惠山“零公里”毗邻,是中国通往朝鲜的重要通道之一,作为吉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也是我国“一带一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有1个国家一级边境口岸和3个临时过货通道,口岸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五、发展建议措施
(一)守正创新,增强绿色转型发展动力。立足长白县实际,以创新发展引领经济发展,使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积极搭建产学研用创新平台,打造产业创新孵化园区,建立综合服务和“双创”基地,全面提升以企业为主导创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围绕硅藻土、医药产业培育创新主体。积极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配套产品和数字化技术及应用,对现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
(二)提振工业,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根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工业。按照党中央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建设制造强国的部署要求,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突出提振工业,一是依托全亚洲储量最大、品质最优、得天独厚的硅藻土矿产基础,以八道沟硅藻土特色工业园区为载体,扩大中低品位硅藻土选矿和综合利用生产能力。加大硅藻土开发力度,支持重点硅藻土企业进行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造,重点围绕助滤剂、功能填料、环保功能材料、建筑装饰材料、高端医用硅藻土材料等研发制造。二是加强以人参为原料的食品、保健制品的研发力度,恢复和壮大人参产业规模,打造长白人参品牌,深度开发人参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系列产品,形成以精深加工主导的新型人参加工制造业,全面提高围绕人参产业的制造层次、产品档次。
(三)开放引领,拓展共享发展空间。一是要着重发挥长白县沿边对朝区位优势,虽然目前对朝贸易处于闭关状态,但终会开关互贸,要利用好对外开放的良好基础与便利条件,提前做好科学规划和布局,优化口岸和产业空间布局,加快资源和产业要素集聚。创新机制,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自由流动进行全方面制度创新,推进人文交流互通、安全互信、贸易往来共赢,激活边境贸易发展,推动贸易便利化,促进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变。逐步形成“沟通内外、辐射周边、连接腹地、通边达海”的沿边开放新格局。二是要持续开展区域联动共建合作,着力构建与周边县(市)、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等地优势互补发展新格局,实现地区间合作共享发展。
(四)全域旅游,拓宽边民共富收入渠道。围绕“长通白延吉长避暑冰雪生态旅游大环线”和鸭绿江风情旅游带,塑造异域特色、自然景观、民族文化、特色冰雪等全域旅游精品,围绕沿边区域优势,围绕长白山南坡风光、望天鹅峡谷、鸭绿江边境风光、朝鲜族民俗风情、泥粒河国家湿地公园、乡村休闲等特色资源,完善景区基础设施与服务功能。开发休闲度假、边关山水、异国文化体验、摄影采风等边境旅游产品,打造边境旅游节点城市,构成“环山、沿江、跨国”边境旅游发展格局。通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商贸餐饮住宿业蓬勃发展。
(五)生态保护,筑牢绿色发展底线。长白县境内有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部分)、鸭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泥粒河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主体功能区,近些年为生态保护限制了一些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但生态保护不是发展的“紧箍咒”,还是坚持要全面贯彻落实“两山”理念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主线,深入推进生态保护系统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治理精细化。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实施森林、江河、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保持森林面积不减少,木材蓄积量持续增长,打造林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进江河流域生态保护,实施流域治理,促进水利事业健康发展。让长白的绿水青山成为共富道路上金山银山。
(六)增进福祉,实现美好生活发展愿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补齐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短板,切实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问题,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让长白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更具品质更有品位。坚持多劳多得,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推进公益性岗位安置工作,强化困难群体就业援助,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妥善做好退役军人、残疾人等人群就业创业工作。搭建就业培训平台,切实解决无技能人员就业困难。提前布局老龄化社会趋势,强化康复、老年病、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临终关怀等接续性医疗机构服务,建设医疗康养度假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