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一网搜
当前位置:首页>>统计分析
2022年江源区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信息来源:白山市统计局   责任编辑:曹莹   发布时间:2023-06-09   收藏

  贸易专业经济数据能直观反映居民消费购买能力,从而了解地区发展经济状况。江源区区委通过扎实推进“微笑江源”主题系类活动,坚持消费引领、审慎监管、绿色发展原则,实施鼓励和引导居民消费的政策,但2022年受疫情整体影响下居民消费受抑,在一定情况下影响了商品消费市场,现将江源区2022年社会商品消费市场运行情况分析如下:

  一、2022年江源区社会商品零售运行情况

  2022年江源区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总额14.1亿元,同比下降14.4%。其中,限额以上调查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亿元,增长2.1%。

  (一)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季度增幅情况看:2022年1季度,江源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7%;2季度江源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下降5.0%;3季度江源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下降9.2%;4季度江源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下降14.4%。

  (二)从季度限额以上小微企业零售额销售情况看:2022年1季度,江源区限额以上小微企业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销售同比增长117.2%;2季度江源区限额以上小微企业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销售增长72.2%;3季度江源区限额以上小微企业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销售增长37.5%;4季度江源区限额以上小微企业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销售下降6.9%。

  (三)从全年限额以上社会商品零售类别销售情况看:江源区粮油类零售额同比下降12.3%;饮料类下降25.5%;酒类下降20.0%;服装、鞋帽、纺织类增长46.6%;化妆品类下降15.6%;日用品类增长20.0%;中西药品类增长83.8%;石油及制品类下降9.7%。

  (四)从限额以下抽样季度报送情况看:2022年1季度,江源区限额以下抽样样本汇总(零售额口径)同比增长7.5%;2季度江源区限额以下抽样样本汇总(零售额口径)下降16.4%;3季度江源区限额以下抽样样本汇总(零售额口径)下降53.4%;4季度江源区限额以下抽样样本汇总(零售额口径)下降42.2%。

  二、浅析2022年江源区社会商品零售运行特点

  (一)从季度增幅情况看:可以看出江源区1-4季度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呈现规律性增幅的特点,1季度增速较好,主要是由于1季度春节影响下的消费成果,再就是冬奥会影响下的冬季产品零售额销售增长,也在一定影响下促进了总的社会商品零总售额的增长。2季度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出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为受疫情影响下居民消费热情减少,但政府针对家电行业实施专项消费卷发放活动,以此来促进家电商类商品的销售,在一定程度上有力拉动了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季度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速开始持续下降,主要下降原因为石油类商品销售额的下降,由于限额以上的石油有限公司与江源高铁江源段项目用油在2022年3季度时出现用油量大幅度减少,主要是由于合同结算纠纷和一些小规模加油站竞争导致;4季度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下降较多,此时由于疫情放开,大学学生放假外地务工人员陆续返乡,所在区域内居民在此阶段陆续出现“阳了”症状,辖区内居民需要居家隔离静养,此时居民的消费意愿骤减,所以4季度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总体增幅低于前3个季度的增幅。

  (二)江源区限额以上单位9户,从单位规模看:江源区中型企业2户,小型企业5户,微型企业2户。其中,小微企业共7户,在这7户单位中有5户属于石油行业零售,1户属于药品零售,1户属于煤炭批发。1季度江源区小微企业零售额销售呈现出增长优势,主要增长原因为石油行业商品零售额的拉动,江源高铁江源段项目与限额以上石油单位用油的订单增加,用油量较上年同比增长较大。2季度江源区小微企业石油零售额呈现增长放缓态势,3季度江源区由于江源高铁江源段项目与限额以上单位购油大幅度减少,直接影响小微企业零售额累计增幅。4季度江源区小微企业零售额增幅出现了下降趋势,主要下降原因依旧为石油零售订单大幅度减少。

  (三)从限额以上分类零售情况看:粮油类零售额均出现下降趋势,结合疫情原因主要为地区居民对粮油的囤积,而且粮油类商品为消耗类产品,其地区人口数和消耗量应成正比。酒类也出现下降趋势,主要酒类商品多为聚会的必备品,由于疫情防控和疫情放开的双面影响,家庭类聚会、朋友间聚会也相对减少,所以酒类需求量也相对减少。服装、鞋帽、纺织类增速较大,虽受疫情影响但部分商场利用微信群对老用户开展店内商品新款宣传活动、提前预订活动、打折促销活动等方式全面提升服装、鞋帽、纺织类的增速。化妆品类和日用品类也出现了增长趋势,主要是由于化妆品类和日用品类日常的消耗周期短,其主要成本也相对提高,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不曾减少。医药行业类零售是增速最多的,主要是由于疫情防控和疫情放开的双重影响,加上季节的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增多,一些消费者不愿去医院就医,会根据自己的症状去药店购买药品,江源区有1家医药连锁店在2022年陆续又新开了2家医药连锁分店,这也充分说明医药类商品在一定程度上需求增加。

  (四)从限额以下抽样样本汇总(零售额口径)看:江源区1季度限额以下抽样汇总(零售口径)增福略小,但却是4个季度中唯一一个季度增长的,主要是由于1季度限额以下单位经营受过年氛围的影响,其商品零售额销售较好。2季度限额以下抽样汇总(零售口径)增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主要是受消费者购买意愿减少的影响,3季度与4季度限额以下抽样汇总(零售口径)持续骤减,主要是受疫情影响,住宿业几乎处于停业状态,较以往的住宿人群有较大程度流失,主要流失人员为邻县区驾考考生。餐饮业、商品零售业也出现了大规模下降,主要是由于政府封闭疫情管控和抽样单位的自己经营性的短期停业下的双重影响。

  三、对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影响下的不利因素

  (一)实体店受创严重,网络销售滞后。在疫情防控期间,居民消费者大多青睐于网上购买商品,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价格优惠,主要同类商品在价格上更具有优势,二是便捷,根据需求购买商品后,可以直接送到消费者面前。由于全年在防疫防控过程中,很多实体店或多或少出现了短期停业歇业的情况,在与网店相比实体店又没有价格优势,实体店自身还需要消耗房租等日常开销,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抑制了商品零售额的销售。2022年通过跟部门联系调取江源区电商企业及网络平台数据发现,江源区目前没有符合网络平台销售额达到标准规模的电商企业,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有网上销售也只是小规模的销售。

  (二)当地经济体量小,规模培育库企业少。受地域发展因素影响,江源区2022年没有新增法人单位入库,并且在2023年2月份,限额以上法人单位退库1户,限额以上产业单位退库1户。在通过调取江源区商务部门数据库发现,江源区现没有接近标准入库的企业。

  (三)小微企业在库行业类销售单一,行业现象下降直接影响总体运行。江源区小微企业共7户,其中,有5户是石油行业商品销售,其占限额以上小微企业总数的71.4%,占比较大,区域内出现大规模项目或工程类项目时石油需求量就大,但工程结束后就会出现整体的滑坡式下降。

  四、为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以“质”提“销”,不断提升消费品服务质量

  政府应积极开展质量强区发展战略部署,助力质量提升活动。通过两方面开展,一是积极推广产业多元化发展,培育新兴业态销售模式,拓展网络化服务配送与电商网络交易平台相结合,优化消费环境,丰富消费方式。组织开展全区网络销售培训,通过品牌产业发展,引导企业突破新的销售途径。二是不断落实产销分离入库要求,实地调研品牌工业企业另有销售公司的企业,梳理工业企业剥离销售企业清单,通过调研推进产销分离,在不断提“质”的同时助力提升居民消费服务质量。

  (二)以“热”促“销”,不断提升规模企业增加

  江源区应以“微笑江源”系列活动为基点,2023年初江源区2次登上央视新闻,这为城市宣传提供了有力的平台,通过热点元旦跨年新春喜乐会、元宵灯火嘉年华喜乐会以此来呈现出江源区人民的人文气息和地区品牌发展力,在这种积极的背景下,江源区政府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广地区产业,加大力度培育商贸龙头企业,实行鼓励政策,让规模性企业落户江源。

  (三)以“策”助“效”,不断提升农村居民消费

  在振兴乡村建设的道路上,以合村并镇为基点,促进农村消费群体增长。在稳步推进国家对乡村振兴发展需要的同时,江源区应加快城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应从这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改革落后的农村管理体制,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合理规划农村现代化建设,提升农产品产业链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受益。二是充分利用农业特产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绿色产业链,提升产业品牌如:蓝莓产业深加工,人参面膜深加工等,大力促进农民就业率,实现农村居民就业增收,以此来提升农村居民消费的潜力。

初审:    复审: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