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抚松县农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县实现农业生产总值47.0亿元,可比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32.0亿元,增长4.0%;林业产值6.0亿元,增长19.8%;牧业产值4.6亿元,下降12.3%;渔业产值4.2亿元,增长180.7%;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3亿元,增长21.3%。
一、 农业生产情况
(一)种植业生产稳定
粮食生产总体平稳。2022年,抚松县粮食总播种面积19299公顷,同比增长0.7%;粮食总产量87120吨,增长0.7%。其中,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播种面积10208公顷,下降4.1%,玉米产量66396吨,下降6.9%;大豆播种面积8004公顷,增长0.8%,大豆产量18630吨,增长37.7%。大豆产量增长较大,主要原因是适宜的气候环境促使大豆单产大幅度提升,大豆单产由2021年的1.7吨/公顷提高到了2022年的2.3吨/公顷。
蔬菜生产稳定,食用菌产量提高。从全年生产情况看,抚松县蔬菜播种面积764.3公顷,与去年持平。蔬菜产量36362.7吨,同比增长1.1%。其中,食用菌产量541吨,增长5.0%。食用菌产量的增加主要原因是大棚蘑菇种植规模扩大,主要种植品种是榆黄蘑和平菇,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得产量相应增长。
油料作物种植迅猛发展。2022年,抚松县油料作物种植面积达到868.7公顷,同比增长44.5%。其中,花生种植面积22.9公顷,增长17.7%;葵花籽种植面积174.5公顷,增长248.9%;灰苏子种植面积671.3公顷,增长26.3%。油料作物总产量1599吨,增长55.7%。其中,花生产量109吨,增长16.0%;葵花籽产量518吨,增长259.7%;灰苏子产量972吨,增长23.2%。油料作物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量都有很大程度的增长,增长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油料作物价格的大幅上升刺激农户种植意愿,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产量大幅提升。
(二)林业生产绿色平稳发展
抚松县森林资源丰富,林业产业稳步发展。2022年,抚松县木材采伐71338.7立方米,同比下降9.7%;育种育苗面积381公顷,增长15.5%;造林面积3931公顷,增长4.1%。同时,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专项资金的逐年增加,也使得森林抚育产值有所增加,抚松县森林抚育面积超过50000公顷。另一方面,由于森林保护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森林环境逐年改善,野生资源日益丰富,野生中草药材、松子、核桃、野生山野菜、野生蘑菇等林产品产量呈现增加趋势,总而言之,林业产业稳中有进,实现绿色发展。
(三)畜牧业中肉牛养殖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2022年,抚松县生猪存栏60134头,同比增长4.1%;牛存栏13026头,增长7.4%;羊存栏4050只,增长20.5%;活家禽存栏29.4万只,下降10.3%。猪出栏64970头,较上年减少1974头,下降1.5%;牛出栏6201头,较上年增加1226头,增长24.6%;羊出栏2373只,较上年减少836只,下降26.1%;禽蛋产量2958吨,较上年增加278吨,增长10.4%;活家禽出栏15.4万只,较上年增加1.4万只,增长10.0%;生牛奶产量67吨,较上年增加19吨,增长39.6%。此外,驴马骡鹿犬兔等其他类牲畜的产量保持稳定。生猪养殖方面,出现了生猪存栏增长但是出栏却下降的“一升一降”现象,究其原因是由2022年猪肉价格极其不稳定导致,高位时候猪肉价格达到17-18元/斤,低位时候则只有11-12元/斤,价格波动63.0%左右,很多生猪养殖户,压低了猪的出栏量,以待价格上涨时出栏。吉林省政府推出的“千万头肉牛”计划大大促进了肉牛经济的发展,无论是肉牛存栏还是出栏都有很大的增幅。
(四)鱼类价格上涨促进渔业生产较快发展
2022年,抚松县渔业产量4033吨,同比增长3.1%。其中,鱼类产量2303吨,增长5.0%;林蛙产量1730吨,增长0.6%。鱼类产量和林蛙产量都有小幅度的增长。长白山鱼类价格从上一年的24000元/吨,上涨至2022年的45000元/吨,鱼类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渔业产值的大幅度增加。
二、 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方式落后,设施农业基础较差
抚松县地处东北边陲,地貌以山地为主,地形崎岖不平,且属于高寒气候区,农业生产受环境影响较大。粮食生产一年一熟,主要以玉米和大豆为主。蔬菜种植主要是露天大地种植,以大白菜、萝卜、黄瓜等常规蔬菜为主,产量相对稳定。特定的地理劣势不利于抚松地区大规模开展机械化耕种和现代化农业生产,只能以传统的手工农耕方式为主。同时,设施农业基础较差,设施农业发展滞后。较高的设施农业投入成本是阻碍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林业生产产品单一,缺乏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国家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严格管控林木采伐,抚松县林业经济发展因此受到很大影响。目前,林业生产只有木材采伐、森林抚育面积、更新造林面积、育种育苗面积和林下产品采集等几个传统产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受自然条件因素影响严重。由此可见,单一的林业产品瓶颈是制约抚松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迫在眉睫。
(三)农业生产缺乏科技含量,农产品附加值较低
现阶段,抚松地区依然是传统的农耕作业模式,农产品仍以原粮生产和初加工为主,无论是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种植、还是畜牧养殖及渔业生产,都存在着产品科技含量低,低附加值的问题。在当下追求物质生活的年代,老式的农业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于人们对于生活高品质的需要,低端产品不能在市场占有优势地位,特别是人参产业,严重缺乏科技支撑,出现增产不增收现象。
三、促进农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一)增加设施农业建设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的进程
针对抚松特有山地地形的特征,抚松县要开发、引进、推荐适合当地农业生产播种的机械化设备和农具,实现局部现代化农业生产。从资金筹措方面看,一个是农民自筹一部分,另一个是政府申请农业扶持专项基金。同时,逐步推进设施农业生产,以点带面,以村带镇,逐步推行,逐级推进,使农民感受到现代农业的集约性和科技性,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农民增收。
(二)发挥大美长白山优势,发展可持续林业经济
抚松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7.0%,自然环境优越。依托于“绿色生态”、“环保抚松”的人文环境,以“绿色”“环保”“天然”“和谐”理念促进林业经济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森林如海、天然“氧吧”的先天优势,利用全县广袤的森林资源,依托森林、利用森林、保护森林。在原有的林业经济基础上,发掘更多的经济“潜力”点,健康发展林业经济,促使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科技“兴农”,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今后,抚松县要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及研发力度,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增加值,科技“兴农”。做好农业科技发展,主要分两步走,一是农业生产阶段:采用科技因素种植、生产、收获。二是农产品升级阶段:利用科技技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农民自身也要不断学习,用科技武装自己,做新时代“科技农民”。以“科”务农,以“技”做农,实现农业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