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江源区立足企业需求,坚持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尽最大努力减少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经济运行整体情况较好。
一、规模以上服务业总体情况
江源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共4户,涉及3个行业大类,分别是卫生行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道路运输行业,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总额1.8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参与GDP核算的重点行业1户,实现营业收入0.7亿元,同比增长8.7%。
二、行业运行“两升一降”
上升的行业分别是卫生行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卫生行业实现营业收入业1.0亿元,同比增长15.2%,占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量56.1%,对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整体营业收入起到较大的拉动作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0.7亿元,增长8.7%,占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量36.1%,始终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从全区服务业总体发展情况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前景良好。
下降的行业是道路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0.1亿元,下降12.9%,占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量7.9%。
三、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数量少,结构单一
江源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仅涉及卫生行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道路运输业3个行业大类,企业数量少,单位规模小,数据代表性不强,不能全面地反映本地区服务业发展现状;涉及行业较少,结构单一,对全区服务业健康发展影响显著。
(二)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
道路运输业受疫情影响严重,形势低迷。疫情期间,人员流动受到限制,长途线路基本处于关停状态,短途出行大多通过自驾方式,导致业务量减少,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差,营业收入呈现同比下降的趋势。
四、促进服务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服务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
扎实推进“小升规”“个转企”。继续做大、做强现有在库企业,同时推动够规模的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促进“四下”升“四上”,对于服务业个体工商户转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在税收、市场准入等方面为企业发展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及时入库,填补行业空白,为全区服务业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加强政策扶持,提升企业信心
为提升企业运营信心,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扶持和优惠政策,减免增值税等多项政策,尽可能避免因税费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解决了对道路运输行业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不断提升企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企业提升抗风险能力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三)建议企业“能深耕,敢破局”
建议企业在深耕江源的同时,打破地域限制,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开拓外域业务市场,成立分公司,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促进企业升级,为江源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2022年临江市经济运行简析
2022年,临江市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全力落实助企纾困,全力深挖增长潜力,全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市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平稳。
初步核算,临江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0.5%,较上年同期下降8.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下降3.4%。三次产业结构比例11.3:35.3:53.4。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农业生产形势向好,增长态势持续向好。2022年,临江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3%,较上年同期下降7.1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增长2.5%;林业产值增长4.9%;畜牧业产值增长22.2%;渔业产值增长22.2%。
(二)工业生产增长滞缓,企业发展有待加强。2022年,临江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9%,低于白山全市7.8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临江市规模以上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5.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负向增长2.0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2.0%,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负向增长9.8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2.9%,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8个百分点。
(三)固定投资正速发展,小项目投资保持增长。2022年,临江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4%,比上年同期下降5个百分点,高于白山全市2.8个百分点。从项目规模看:临江市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下降3.1%;500万元-5000万元项目完成投资总投资额增长17.8%;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下降87.5%。从产业看:临江市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40.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9.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8%。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6.7%。
(四)消费市场有所放缓,商品零售拉动明显。2022年,临江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4.1%,较上年同期下降23.3个百分点。按消费类型看,临江市限额以上餐饮收入下降29.6%,商品零售增长5.3%。其中,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饮料类、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增长11.6%、79.1%、2.9%。
(五)金融行业持续增量,财政收支运行平稳。2022年,临江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8.95亿元,同比增长14.7%;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4.61亿元,同比增长6.5%。2022年,临江市全口径财政收入3.74亿元,同比下降22.3%。一般地方级财政收入2.12亿元,下降24.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80亿元,增长9.7%。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部分产业后劲不足,重点工业行业承压
1.部分重点行业月度生产环比下滑。12月份,临江市2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4户企业增速比11月份降幅扩大。1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5个行业增加值增速比11月份回落。受下游市场需求疲软、供需循环不够畅通等影响,黑色金属等周期性工业持续低迷,全年累计增速同比下降58.5%,低于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47.6个百分点。医药制造、木材加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4.5%、37.6%;食品制造行业12月当月增加值同比下降96.6%。
2.参与GDP核算指标支撑力较弱。从GDP核算角度看,临江市工业经济拉动地区生产总值负向增长1.0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增加值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拉动地区生产总值负向增长2.3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1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支撑不足,需求恢复仍有难点
1.新开工大项目有效投资不足。临江市新开工大项目个数增长加快,但完成投资额没有实现相应增长,大项目支撑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022年,全市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个数下降9.1%;民间投资增速回落,民间投资同比下降23.4%,降幅较前三季度扩大6.4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24.1%,较前三季度扩大7.1个百分点。
2.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低迷。2022年,临江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90.1%,降幅比前三季度扩大1.6个百分点,商品房待售面积增长15.1%。销售不畅叠加资金紧张,房企开发建设步伐放缓。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87.5%,降幅或将持续。
(三)消费市场恢复步伐放缓,贸易发展有待加强
1.批、零、住、餐四大行业增速回落。2022年,临江市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5.1%,零售、住宿、餐饮行业销售额(营业额)同比分别下降10.1%、12.2%、26.5%,低于白山全市水平0.3、1.8、3.5、0.6个百分点,分别较前三季度回落0.4、2.7、4.1、12.3个百分点。
2.升级类、民生类商品增长放缓。住宿、餐饮等聚集性、接触性行业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恢复相对较慢。2022年,临江市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零售额同比下降15.0%,较1-11月下降97.6个百分点;其中12月当月下降85.7%,比11月当月回落93.8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饮料类零售额增长79.1%,比1-11月下降297.3个百分点;其中12月当月下降84.4%,比11月当月下降16.4个百分点。
三、相关建议
(一)强化政策落地落实,全力稳定企业发展信心。更大力度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落实落细,进一步简化优化政策申报流程,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政策服务,确保政策红利及时、足额惠及相关企业。关注不同行业发展特点和企业生产经营“痛点”,研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行业纾困政策,切实帮助企业共渡难关,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二)“扩增量”“优存量”齐头并进,奋力增强经济增长动力。在“扩增量”上下苦功,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有效发挥新兴产业聚集带动效应,重点招引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为经济增长注入更强活力。进一步加大在建项目保障推进力度,力争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有效发挥新增市场主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优存量”上见真功,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加快技术革新、产品升级,有效促进企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变。
(三)突出政策支持引领,着力从供需两端提振房地产。按照中央“保交楼、稳民生”要求,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及时做好全市房地产开发项目排查工作,梳理风险点并制定应对预案,切实维护购房者合法权利,鼓励住房刚需、改善性需求有效释放,助力恢复需求端信心;畅通企业融资渠道,缓解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压力,对用地性质不同、开发或持有经营的项目差异化制定相关标准,并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积极营造企业敢投愿投良好氛围,切实提振房产开发企业投资信心。
(四)超前谋划引导,努力激发有效投入活力。聚焦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基础设施需求,加快谋划一批补短板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积极争取更多项目获得国家支持。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增强民营企业发展预期,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加大对新兴领域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