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白山市上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为统揽,全市投资聚焦抓新开、抓续建、抓增量、抓储备为出发点,研判分析重谋划,聚焦短板补弱项,助企纾困稳增长,精准施策促开工,全市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止跌转增、位次稳中有进。
一、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
2022年,在建安工程投资的带动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6%,增速高于全省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六位,位次较前三个季度分别前移一位、二位和三位,增速较前三个季度分别提高34个、24.8个和4.7个百分点。
(一)从项目类别看: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0.5%,增速较前三季度分别提高36.5个、27.3个和4.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9.5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94.7%,较去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下降41.0%,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5.3%。
(二)从隶属关系看:地方项目投资增长8.0%,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3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98.8%,较去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中央项目投资同比下降63.3%,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1.2%。
(三)从投资构成看:全市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增长10.1%,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77.4%,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5个百分点;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7.7%,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3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17.0%;其他费用下降35.2%,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5.6%。
(四)从建设性质看:全市新建项目投资增长11.9%,较去年同期提高5.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4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65.4%;扩建类项目投资增长30.1%,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为8.8%;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下降9.4%,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17.5%。
二、固定资产投资运行亮点
(一)项目建设推进有力,重点项目贡献突出
2022年,全市紧盯围绕省委省政府“一主六双”战略部署,聚焦“两确保”奋进“一率先”,坚持项目谋划提质增量、项目招引提档升级、项目建设提速增效、要素保障集中攻坚四大行动,精心组织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项目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市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施工项目163个,占全市施工项目个数的比重为22.6%,较去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31.8%,较去年同期提高35.1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56.2%,较去年同期提高11.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增长14.3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2个,较去年同期减少2个,完成投资额增长35.0%,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47.4%,较去年同期提高10.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3.1个百分点。
(二)投资结构趋于优化,二、三产投资增速加快
2022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投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9.2:40.2:50.6调整为3.1:41.3:55.6,第二、三产业投资比重分别提高1.1个和5个百分点。全市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1%,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7.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4.3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77.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0%,增幅比上年回落9.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3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稳增长的贡献率为40.3%,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 76.1%,较去年同期提高60.4个百分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 39.1%,较去年同期提高 21.1 个百分点,教育行业投资同比增长 20.9%,较去年同期回落 29.1 个百分点。
(三)优化供给结构有成效,工业投资转型升级加快
2022年,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3%,较去年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4.4个百分点,其中,在年产120万吨焦化产能等量替代节能项目、白山市鑫达煤矿提能改造项目等一批煤矿技改项目拉动下,全市采矿业投资增长53.0%,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45.9个百分点;在农夫山泉吉林长白山有限公司年产34.38万吨饮料建设项目、农夫山泉年产158万吨天然矿泉水生产线技改项目、农夫山泉临江长白山饮用水有限公司年产119万吨饮用天然水生产线等项目带动下全市制造业投资增长4.0%,增速较去年同期持平,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1个百分点;在一批供水设施管网基础设施投资带动下,全市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3.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0.3个百分点。
(四)投资活力持续增强,重点领域投资较快增长
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总基调下,全市稳投资政策发力显效,重点领域投资实现稳定增长,2022年,全市投资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活力意愿逐渐增强,虽然同比下降19.6%,但增速较前三季度分别提高21个、3.6个、5.4个百分点;其次,基础设施投资持续推进,成为稳投资的重要引擎,2022年,在经开区一期道路建设、康养小镇建设、特色小镇道路工程等重点项目带动下,全市基础设施同比增长22.2%,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8.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6.3个百分点;最后,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首次转正,同比增长3.0%,较去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
三、投资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
2022 年,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正在施工项目69个,较去年同期减少159个,完成投资额同比下降 48.3%,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10.4%,较去年同期下降10.9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下降49.8%,占全市的投资比重为8.2%,较去年同期比重下降9.1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下降41.6%,占全市的投资比重为2.2%,较去年同期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
(二)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明显
受外部环境影响,自年初以来,购房人次减少,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回笼较慢、融资困难,项目建设进度放缓。2022年,全市房地产投资完成情况同比下降41.0%,增速低于全市投资46.6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59个百分点,投资完成额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5.3%,较去年同期比重下降4.2个百分点,负向拉动全市投资增速3.9个百分点。
(三)第一产业投资持续下降
2022年,全市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3.3%,较一季度回落78.8个百分点,较上半年回落4.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47.9个百分点。其中,农业投资下降66.9%,林业投资下降13.1%,畜牧业投资下降10.4%,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39.2、838.1、35.7个百分点。从施工项目看,2022年,全市第一产业正在施工项目54个,较去年同期减少16个。
(四)项目谋划依旧是短板
项目谋划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不足依旧是贯穿 2022 年投资发展的一个短板。2022年全市新入统投资项目(含单纯设备购置)共计456个,较去年同期较少211个,完成投资额同比下降6.7%,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56.1%,较去年同期比重下降7.6个百分点,其中,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下项目396个,较去年同期减少201个,完成投资额下降25.8%,占全市的投资比重为29.1%,较去年同期下降12.3个百分点。
四、做好2023年投资工作的建议
(一)聚焦用力抓好项目谋划
项目建设是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高质量项目是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各单位需在项目谋划上持续下工夫,坚持重点项目引领发展的观念,紧盯中、省政策方向、投资导向、资金投向,深挖争取项目资金和债权申报的发力点,在特色农业养殖、矿泉水生产、矿山治理、特色新兴产业等方面加大项目谋划,积极推进特色肉牛养殖、白羽鸡养殖基地建设类项目谋划;同时,各行管单位需认真梳理行政审批职能范围内本年的计划施工项目,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依法合规控制投资规模,重点关注总投资规模接近500万元的计划施工项目,认真分析项目实施计划,重新界定投资规模,对于施工内容相同的项目,需提前审查备案信息,谨慎批复,避免符合入统项目因怕麻烦而拆分导致无法入统。
(二)精准发力做好项目推进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聚焦创新突破,立足智能园区建设打造智慧仓储物流,围绕高速公路建设、沈白高铁等重点项目定位,精心谋划相关产业布局,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努力在项目数量、质量上实现全面突破,保证项目压茬推进;同时,全市各级部门需加强协同联动,建立重点项目联络机制,开展项目建设动态分析、适时调度、争取主动、精准施策,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难题进行分解,聚力攻坚项目制约要素,明确责任、目标、时限,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通过跟踪服务推动项目落实,从而全力保证项目建设进度,提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投资实物量,增强重点项目对全市投资稳增长的拉动作用。
(三)持续用力做好项目培育
坚持特色做特、优势做优、长板拉长的产业发展理念,依托中朝边境口岸互市贸易远景,完善边境县基础设施项目,围绕长白山旅游带、抗联红色教育优势,打造精品山水田园综合体及革命传统教育项目,抓住“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重大机遇,挖掘“长白山之冬”冰雪旅游项目,结合现有的轻工业产业园区、企业科技创新园、医药高新产业园、食药纳米产业园、白山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做好项目培育,加快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借助人参文化、矿泉水、硅藻土矿产资源,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一批集精深加工先进制造业项目,从而以点带面,开拓三次产业投资源泉。
(四)靶向加力激发民间投资
在国有经济主体投资下行的趋势下,更应稳固投资主体多元共荣的格局,持续推进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破除民间投资主体进入重点领域的隐性障碍,优化营商环境,为民间投资营造良好氛围,在资金保障方面,为民营企业融资创造条件,落实好民间投资信贷、税收等优惠,同时,完善政企沟通机制,畅通民营企业信息服务渠道,加快建立符合民间投资需求的信息服务平台,增加政策透明度,鼓励民间投资主体参与“两心一重”及补短板项目建设,从而进一步提升民间投资活力。
(五)凝心聚力做好靠前服务
对在库重点项目,各级主管部门应与统计部门坚持主动靠前,增强服务意识,定期深入项目现场,精准掌握堵点症结,发挥各自职能,共同优化项目建设环境,改“串联”为“并联”,变“坐诊”为“出诊”,化被动为主动。不仅要指导项目单位按统计规范要求建立完善基础资料,确保上报数据真实有效,更要集中要素资源,有力化解项目建设难题,确保问题有人落实、限时落实,从而促进开工项目快建设、早投产、增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