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一网搜
当前位置:首页>>统计分析
依据“七人普”数据 浅析临江市人口结构变化
信息来源:白山市统计局   责任编辑:曹莹   发布时间:2023-01-28   收藏

  人口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合理的人口结构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了解和掌握本地人口结构,对制定宏观发展规划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依据2020年临江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人普”)数据,结合临江地域、自然和社会三大结构,与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比,对从年龄、性别、民族、教育、婚姻等影响人口结构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人口的地域结构

  人口的地域结构状况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有关。临江市位于北纬41.49°,东经126.53°,地处长白山脚下,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拥有146公里的边境线,在3008.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了6个街道、6个镇和1个乡,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0.42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人普”)减少17.74人。

  “七人普”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人口为121616人,从地域分布来看,人口分布多集中于市区几个街道(如图1)。处于万人以上的街道是建国、兴隆、新市、森工四个街道,人口分别为25556人、20630人、18269人、12580人,共占全市总人口的63.3%,与“六人普”相比,人口占比同比增长7.7个百分点;乡镇人口主要集中在六道沟镇和桦树镇,人口达到了5000人以上,其他乡镇人口均在5000人以下,人口最少是苇沙河镇。

图1 临江市人口数量分布图

  从城乡分布来看,人口多集中在城镇,共有87555人,城镇人口占比72.0%,其中,城市人口81217人,城镇人口6338人;乡村人口共有34061人,占总人口的28.0%。

  二、人口的自然结构

  性别和年龄是人口自然结构的构成因素,是人口再生产的必然结果,也是人口再生产的基础和起点,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作用。从“七人普”数据来看,临江市人口性别和年龄具有以下特点:

  (一)性别比总体更为均衡

  “七人普”数据显示:临江市总人口为121616人,其中,男性60531人,女性61085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8%和50.2%,从近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性别比持续下降。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四人普”)的性别比为106.61(女=100),持续降至“七人普”的99.09,总体来看,性别比例更为均衡。

  (二)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大

  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0%或是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0%,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处于7.0%-14.0%为轻度老龄化,14.0%-20.0%为中度老龄化,21.0%-40.0%为重度老龄化。

  “七人普”数据显示:在总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2259人,占总人口的10.1%,属于“超少子化”状态(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5.0%以下,为超少子化),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自“四人普”到“七人普”三十年间年均下降2.9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86358人,占总人口的71.0%;65岁及以上人口22963人,占总人口的18.9%,三十年间老年人口系数年均增长速度为4.8%。根据数据显示,全市儿童及青壮年人口比重减少,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已经处于重度老龄化阶段,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大。

  “七人普”数据显示:临江市年龄分组人口分布呈纺锤形结构(如图2),与“六人普”年龄分组人口(如图3)相比,十年间,全市占比较大的年龄人口明示上移,老龄化更为突出,青少年人口比例明显偏低。

  图2 2020年临江市人口金字塔

  图3  2010年临江市人口金字塔

  三、人口的社会结构

  民族、文化、婚姻、家庭等具有社会特征的因素,对人口的社会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社会结构及其变动,人口社会结构又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发展。

  (一)民族构成

  临江市是一个多民族的边陲地区,民族构成变化多样。“七人普”数据显示:全市人口由20个民族构成,以汉族人口为主,19个少数民族人口为辅,少数民族个数比“六人普”增加了5个。汉族人口为118039人,占总人口的97.1%;少数民族人口共有3572人,占总人口的2.9%,与“六人普”相比,增长0.6个百分点。19个少数民族中满族、朝鲜族、回族人口居多,分别为1369人、1282人、712人,分别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3.2%、35.9%和19.9%(如图4)。全市民族构成变化多样,与 “六人普”相比,少数民族增加了6个。

  图4  临江市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情况

  (二)文化教育构成

  受教育程度是衡量人口文化素质的标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因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市多年来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不断提高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使全市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文盲率逐渐下降。

  “七人普”数据显示:临江市3岁及以上人口为119688人,其中,高中及以上学历人数为42031人,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人数70406人,学前教育人口为2345人,未上学人口为4906人,分别占3岁及以上人口的35.1%、58.8%、2.0%、4.1%。与“六人普”相比,出现高中及以上学历、九年义务教育及未上过学人口一升两降态势,高中及以上学历所占比重提升5.5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及未上过学的人口所占比重分别下降了5.9和1.5个百分点。

  “七人普”数据显示:临江市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15岁及以上人口为109321人,文盲人口为3759人,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3.4%,比“六人普”减少2.0个百分点,文盲率由4.8%下降到3.1%,下降了1.7个百分点。

  (三)家庭构成

  从“七人普”数据来看,临江市共有家庭户53692户,家庭户人口117716人,其中,男性58385人,女性59334人,性别比为98.4。

  “七人普”家庭户人均每户2.19人,比“六人普”户均人口减少0.23人,且“六人普”比“五人普”户均人口减少0.53人,不难看出,家庭户规模持续向小型化发展。从家庭户规模构成看,两人户占比最多,占家庭户总体的43.8%,比“六人普”上升了7.3个百分点;一人户占24.6%,比“六人普”上升了5.1个百分点;三人及以上家庭户占比与“六人普”相比均呈下降趋势,且三人户占比下降较大(如图5)。

 

  图5  家庭户规模占比趋势

  从家庭户类别构成看,呈现一升多降状态。一代户最多,占家庭户的62.4%,比“六人普”增加了14.4个百分点,二代户、三代户分别占家庭户的32.3%、5.2%,比“六人普”分别降低了12.9和1.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全市人口的家庭户规模越来越小,随着一代户占比增多,其他代占比减少的发展趋势,这会形成一种缩减型的人口再生产,从而影响人口的合理构成。

  (四)婚姻构成

  婚姻通常是家庭组成的基础,良好的婚姻状况是维系家庭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人口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七人普”长表(长表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办法,抽出百分之十的户填报)数据显示: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有10653人,其中,男性5299人,女性5354人。常住人口中:未婚人口1240人,男795人,女445人;有配偶人口7772人,男3887人,女3885人;离婚人口726人,男399人,女327人;丧偶人口915人,男218人,女697人(如图6)。

  图6  婚姻构成百分比趋势图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离婚人口和死亡人口男性均多于女性。与“五人普”“六人普”相比,离婚人口比重和丧偶人口比重都有所上升,未婚人口比重下降。

  四、存在问题及思考

  多年来,在临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都在稳步发展,在一些方面促进了人口结构的优化,例如,民族构成多样化;人口受教育文化层次在逐年上升,文盲率在下降;人口性别比进一步趋于合理化;正常婚姻状况平稳等。但是,从“七人普”的数据结果来看,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值得思考:

  (一)人口地域分布仍不均衡

  人口主要集中在市区及相邻的街道,一些偏远、经济不发达的乡镇街人口外流严重,居住人口逐年减少,使这些地方部分耕地无人耕种管理,有的甚至荒芜。近年来,随着边境补贴政策的实施,部分人口流向边境一带村屯,但是这些人口多属于本地远离边境的村屯,属于内部流动,向域外流出人口仍然较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口分布不均衡。

  (二)人口老龄化问题依然严峻

  “七人普”数据显示:临江市人口已经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本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出白山市1.3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比重在逐年上升,老年抚养比在“四人普”“五人普”“六人普”“七人普”分别为6.5%、9.3%、14.0%、26.6%,同样在逐年上升。数据体现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寿命在延长,伴随而来的是抚养老年人口的压力加大。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四人普”到“七人普”逐次减少,三十年间呈减少态势,这也说明老年抚养的压力问题仍然严峻。

  (三)人口的增长状况仍需重视

  “七人普”数据显示:2020年出生率为4.5‰,死亡率9.8‰,自然增长率为负5.4‰。随着二孩、三孩的政策和措施的全面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但数据表明临江市人口自然增长还是呈现下降趋势。

  (四)人口的受教育情况不容忽视

  “七人普”数据显示:临江市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文盲人口比例下降,但高学历人口仍然较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口占3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仅有0.2%。同时,女性受教育程度仍然偏低,在文盲人口中,男性、女性人口所占比重分别为1.8%和5.1%,女性文盲人口占比较男性多3.3个百分点。

  (五)适婚人口未婚状况不容乐观

  适婚年龄通常指20-40岁,根据“七人普”长表数据显示:适婚年龄段人口2057人,男性1006人,女性1057人;未婚人口650人,占31.6%,其中,男性406人,女性244人。适婚人口不结婚,直接影响了人口发展和代际分布,进而对人口合理结构产生影响。

  五、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几点建议

  人口的聚集和人口结构的合理优化不仅需要依靠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牵引,也要有相关政策给予支持和保障。

  (一)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带动人口结构优化

  临江市是一个沿江城市,也是一个革命老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气息和自然景观,同时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依托自然资源,谋划边境旅游大格局,做大做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产业,以旅游产业带动餐饮、贸易、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带动人口结构优化的重中之重。积极发展绿色、有机产业,对有机野生资源、绿色、特色农业及牧业产业进行深加工,打造品牌效应,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扩充就业岗位等方式解决本地闲置人员的就业问题,促进人民增收,把人口留在当地,推动人口分布趋向合理化。

  (二)政策激励,引进人才,促进人口稳定

  优惠政策具有一定的吸引作用,用好的政策引进一批投资企业以及急需紧缺的重点人才。从历次普查数据中不难看出,临江市人口在持续减少,要想保持人口稳定甚至是增长的态势,可以通过制定适合本地的经济发展政策,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进行投资创业;制定良好的人才引进、创业政策,招来外来人才、召回外出人才返乡就业创业等一系列的政策激励,从而带动经济发展,吸引人口流入,促进人口结构稳定。

  (三)加快加强养老机构设施建设

  老有所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牵系百姓民生的福祉。目前,独生子女仍是未来几年家庭赡养的核心力量,家庭养老负担加重,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是今后养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要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加快推动敬老院、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解决规模小、床位少,服务能力差的弊端,逐步构建医养结合、康养结合、护养结合和家政服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四)完善生育政策措施,促进生育均衡发展

  目前,国家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了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结合本市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的教育引导,适时组建家庭,促进家庭稳定和生育均衡发展。

初审:    复审: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