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抚松县积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全县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十八大”以来抚松县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尤其是面对疫情以及自然灾害等诸多不利影响,抚松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始终把农业发展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农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2021年,抚松县实现农业总产值42.4亿元,较2012年增加9.7亿元,年均增长2.9%。其中,农业产值27.3亿元,较2012年增加11.9亿元,年均增长6.6%;林业产值5.5亿元,较2012年减少7.9亿元,年均减少9.5%;牧业产值6.1亿元,较2012年增加4.6亿元,年均增长16.6%;渔业产值3.2亿元,较2012年增加1.0亿元,年均增长4.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3亿元,较2012年增加0.2亿元,年均增11.7%。
(一)种植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抚松县粮食、蔬菜等农作物产能持续增加,生产水平稳步跃上新台阶。2021年,抚松县粮食播种面积19161.6公顷,比2012年增加2209.6公顷,年均增长1.4%。其中玉米播种面积10641.0公顷、大豆播种7941.5公顷,分别比2012年增加962公顷和1086.5公顷,年均增长分别是1.1%和1.8%;粮食总产量86517.3吨,比2012年增加12517.3吨,年均增长1.8%。其中玉米产量71348.31吨,比2012年增加14891.31吨,年均增长2.6%;大豆产量13527.82吨,比2012年减少1350.8吨,年均减少1.1%;油料播种面积601.1公顷、油料产量1027吨,分别比2012年增加304.1公顷和409吨,年均增长分别为8.2%和7.7%;蔬菜播种面积764.6公顷、蔬菜产量36476.06吨,分别比2012年减少232.4公顷和6599.94吨,年均减少2.9%和1.8%。瓜果类面积50.59公顷,瓜果类产量1612.5吨,比2012年分别减少135.41公顷和3198.5吨,年均减少13.5%和11.4%。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273公顷,比2012年减少128公顷,年均减少1.1%。其中人参播种面积916公顷,比2012年减少305.4公顷,年均减少3.2%;中草药材产量12430吨,比2012年增加1599吨,年均增长1.5%;其中人参产量7173吨比2012年减少755吨,年均减少1.1%。
(二)林业经济受宏观政策影响大幅度下降。抚松县地处东北山区,林业资源丰富,木材采伐是林业经济的重要收入来源,在林业生产中木材采伐举足轻重。但随着国家林木保护政策的逐步落实,禁采禁伐严重冲击了全县林业经济的发展。“十八大”之后的2015年,国家出台政策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不允许采伐大口径的树木,只能间歇性采伐13公分以下的中幼林和不成才林,使得全县的林业产值急速下降。2021年,抚松县林业产值为5.5亿元,仅为2012年林业产值的41.0%,其中木材采伐量79031.8立方米,木材产值1.3亿元。
(三)畜牧业生产发展迅猛。“党的十八大”以来,抚松县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现代化生产全面开展,生猪养殖迅猛发展,生猪产能逐年增加,从而带动畜牧业效益持续增加。2021年,抚松县生猪存栏57773头,较2012年增加30091头,年均增长8.5%;生猪出栏65944头,较2012年增加34999头,年均增长8.8%;猪肉产量5475吨,较2012年增加了2946吨,年均增长7.1%。生猪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猪肉产量的稳定增长,大大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
(四)渔业经济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抚松县依托县域特有的水资源,大力发展长白山渔业产品,渔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21年,抚松县渔业产值达到了3.2亿元,比2012年增加1亿元,年均递增4.1%。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自然环境的日益好转,鱼类养殖的种类和品质也逐年上升,特别是冷水鱼更是成为了人们消费的首选。此外林蛙的高保健功能被大众所认知,直接促使林蛙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着渔业发展速度的提高,渔业经济效益亦逐年提升。
二、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抚松县农业经济虽然得到稳步发展,但仍然存在生产方式落后、产品单一等诸多问题。
(一)生产劳作方式落后,仍以原始耕种为主。多年来,受东北山区地理位置的制约和山地地貌的影响,抚松县整个地区不能大规模开展机械化耕种和现代化农业生产,农业劳作仍以原始耕种为主,依然依靠传统的耕种模式进行粮食生产和农业经济作物种植,生产模式落后,生产力低下,严重阻碍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二)全面禁伐对全县农业生产影响巨大。随着国家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全县天然林全面禁伐,木材采伐生产受到严重冲击,林业发展产品单一、缺少新的经济支撑点,林业产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由2012年的41.0%下降到2021年的12.9%。同时,林地的减少直接影响人参种植面积的增加和以木材为原材料的食用菌生产,作为全县重要支柱产业的人参种植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三)人参种植趋于“大田”化,人参产能下降。抚松县被誉为“人参之乡”,人参产业是抚松县的龙头支柱产业之一。但随着天然林保护和环境保护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采伐林木后用于人参种植用地急剧减少,为了应对政策对人参种植带来的影响,人参种植开始研究应用大田地种植,但因为种植环境和土质土壤的变化,加之大田种植人参技术的不完善,使得人参产业的产能严重下降。
(四)农业产品品种单一,特色产业有待进一步发展。多年来,抚松县农业种植主要还是老三样,玉米、大豆和传统的蔬菜,农业产品的单一性一直是制约抚松农业发展的大问题。在当下,传统的农业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于人们对于生活高品质的需要,市场对于特色农业产品需求越来越多。目前,抚松县特色农业产品的开发与种植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三、促进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目前,针对抚松地区山地多、平地少的地貌特征现状,抚松县要开发、引进、推荐适合当地农业生产播种的现代机械化设备和农具,实现局部现代化农业生产,以点带面,以村带镇,逐步推行,逐级推进,使农民感受到现代农业的集约性和科技性,应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农民增收。
(二)促进林业经济绿色发展。目前,抚松县要立足现状,认真执行天然林保护政策,利用现有的林业资源,更多的寻找、挖掘、创造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抚松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两山”理论实践创新新基地为契机,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在果、药、菌的林下种植和森林旅游等方面做文章,促进抚松林业经济绿色腾飞。
(三)加快大田人参的种植发展。针对当下林地缩减的情况,大田人参的种植将成为抚松地区未来的趋势,因此对这种新兴种植模式的栽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地、育土、生籽、催芽、播种、栽培、移栽、田间管理等各环节加大科技研发力度,进一步研究、完善栽培技术。同时,要将成熟的大田人参栽植新技术传授推广给广大人参种植户,增加大田人参种植规模,提高大田人参生产产能。
(四)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步伐。目前,抚松县要做好特色农业发展的文章,一方面组织相关人员外出学习、实地考察项目。寻找和抚松地区地貌、气候、环境相似的特色农业发展成熟的地区作为考察对象,发现适合本地农业种植的特色农业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引进特色项目。另一方面要大力实验、推广新的特色农业项目,引导鼓励大家接受和种植,从而推动特色农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增加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进而丰富农业产品品种,增强农业产品竞争力,推动农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