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国内外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市内散点疫情影响,白山市以线下消费为主的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受到严重冲击。虽然当前,白山整体消费市场呈现逐步回暖态势,但居民消费需求释放的制约因素仍然存在,市场恢复的难点问题依然突出。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随着《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若干措施的通知》(吉政办明电〔2022〕15号)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政策措施的实施,白山消费市场发展迎来政策足、韧劲大、动能强的发展机遇,全市上下应坚定信心,精准施策,加快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让消费复苏成为稳经济的重要着力点,确保白山消费品市场迅速得到改善。
一、当前提振白山消费市场存在的七大难点
难点一:从疫情防控投入看,抗疫消费支出入户入统成果并不明显。1.方舱医院:抚松县方舱医院建设投资3500万元,因入库审批缺少相应的证明材料,尚未入统。2.隔离费用:白山市疫情防控隔离费用共计20187万元,已结算费用2428万元,其余17759万元均未结算。隔离征用限额以上住宿企业30户,隔离费用共计9169.1万元,已结算费用925万元万元,其余8244.1万元均未结算。3.防控物资及核酸检测费用:全市购置疫情防控物资及核酸检测经费支出共计27507万元,其中已支付17110万元,待支付10397万元。从购置防控物资来源看,白山本地和外埠(包括外省、外市)购置各占一半,本地购置防控物资企业中仅有一户(白山哲仁药品经销有限公司)为限额以上商贸单位(1-7月份哲仁药业销售额同比增长达52.2%),其余购置企业均未在一套表平台名录中。
难点二:从重点行业看,旅游业受冲击较大,带动住宿餐饮业短期内难以恢复。白山市地处长白山地区,旅游业是带动住餐业消费的重要引擎,受疫情影响,全市旅游业遭遇重创,住餐业恢复起来困难重重。1-7月份,全市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27.0%,餐饮业营业额同比下降36.5%。其中,7月份当月全市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31.5%,餐饮业营业额同比下降28.7%,降幅比6月份分别收窄42.5和31.6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虽呈逐步回暖态势,但大幅下降的态势短期内难以转变,全市消费市场全面恢复还有待时日。
难点三:从消费地域看,城乡差距加大,乡村消费远远不足。一方面,乡村基本生活消费自给自足度较高,加之疫情影响农民外出务工减少,收入减少,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导致消费动力不足;另一方面,疫情过后,各级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发放各类消费券,由于乡村在各项基础设施上的不足,消费券主要带动城镇居民消费,乡村消费市场仍处在弱势地位。1-7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商贸单位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3%,比城镇低12.1个百分点。
难点四:从重点监测商品看,消费结构过于单一,新消费热点培育成效不明显。长期以来,全市消费市场主要依靠汽车、石油制品等传统消费品拉动,这两类商品占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的半壁江山。从白山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类值看,2021年石油及制品类所占比重最大,占比为46.4%,汽车类占比9.8%,石油制品类和汽车类占比合计达到56.2%。过于单一的消费结构,导致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市场的抗风险能力较差,而新的消费热点又尚未形成,单纯依靠政府短期刺激性措施,仅能维持一段时间的购买力,难以对消费市场发挥长效作用。
难点五:从消费潜力看,疫情影响,居民收入减少,不敢消费,导致消费内生动力不足。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各行各业恢复正常秩序还需时日,劳动力就业难度加大,居民收入减少,大大降低了消费预期。从收入绝对值水平来看,白山市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全省排位靠后,202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465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61元,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均列全省第八位,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呈逐年扩大态势。
难点六:从全口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测算方法看,占比近八成的限额以下零售额综合评估指标下拉明显,对全口径社零额总体评价影响较大。2021年,国家局对全口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测算方法制度进行改革。全口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计算方法分为两个部分,即限额以上单位为全面调查,直接采用一套表平台汇总数据的总量和增速;限额以下单位零售额增速通过限额以下抽样调查零售额推算增速(测算比重占20%)、限额以上单位吃穿用类(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速变动量(测算比重占20%)、限额以上小微型法人企业零售额增速变动量(测算比重占60%)等数据测算得到。2022年上半年白山限额以下样本单位增速为-20.4%,限额以上单位吃穿用类增速变动为量为-17.6%,限额以上小微企业零售额增速变动量为-60.6%。上半年,虽然全市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增幅居全省第2位,但限额以下零售额评估指标的下拉,尤其是全市限额以下零售额占比较大(占全口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76.2%),导致全市全口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5.7%,列全省第7位,增幅与限额以上相差10.7个百分点。
难点七:从线上线下销售看,消费“外溢”现象尤为突出,电商网络零售对实体零售冲击明显。受市内物价水平、产品供给结构等因素影响,随着交通、通讯及物流条件的改善,电子商务、网络销售的优势进一步显现。特别是今年疫情发生以来,由于实体店聚集性消费受到制约,本地实体店面临销售不畅和人工、租金、资金使用等经营成本攀升的压力,对实体零售的消费形成了较大冲击,实体店盈利能力大为减弱。
二、提振白山消费市场的对策建议
建议一:从抗疫消费入手,盯紧竣工投产项目,加快企业结算进度,推动达标企业及时入统,做到不重不漏,颗粒归仓。一是紧盯竣工投资项目。对已竣工方舱医院项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抓紧补办各种入库所需审批手续等证明材料,确保该项目在三季度报表前入库入统;二是加快在库企业结算进度。对有政企合作项目的所有一套表平台在库单位,及时完成款项拨付,争取在年底前完成结算,将经营成果充分体现在各项经济数据报表中。三是推动疫情防控物资及核酸检测经费购置费用入统。将全市外埠(外省、外市)疫情防控物资采购业务回归,扩大本市销售额增量。一方面各防控物资采购单位可以依托一套表平台现有限额以上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零售企业直接进行采购;另一方面要建立部门联动共享机制,各防控物资采购单位要将白山市内采购企业信息共享给商务部门,商务部门随时调度企业经营情况,充分掌握辖区内企业的发展动态,及时将优质达标企业名单共享给统计部门,统计部门负责指导和收集企业材料尽早入统。
建议二:从促进旅游入手,带动住餐业有序恢复。依托长白山独特的自然资源及历史资源,适时推出适合长、短线旅游方案,政府消费券适当考虑市民周边游优惠措施,加快旅游市场的复苏步伐,千方百计吸引游客来白山休闲旅游,减轻住宿餐饮业的生存压力,助力住餐企业早日摆脱困境,带动住宿餐饮业有序恢复。
建议三:从促进日常消费入手,科学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从经济学角度讲,经济运行是一个从需求——生产——就业——收入再到需求的循环链条。今年受疫情影响,诸多行业需求减少导致生产不足、就业减少、收入下降及百姓消费被抑制。通过发放消费券及其他促销形式,可以短期内对关键领域、重点行业消费起到刺激作用,有利于提振内需,从而有利于后疫情时代经济的尽快恢复。
建议四:从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工作入手,保就业,保收入,提振百姓消费信心。收入水平始终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重要因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则是居民降低预期消费、激发消费欲望的根本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工资增长机制,全面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并以加快城镇化进程为契机,着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要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和氛围,鼓励自主创业,努力扩大就业,营造安全的消费环境,消除百姓消费顾虑,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潜力。
建议五:从全口径社零额测算入手,梳理限额以上小微型企业、吃穿用类企业、限额以下抽样样本清单,“一企一策”认真研判,切实提高工作精准度。限额以上小微企业、吃穿用类企业发展情况是构成限额以上增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评价限额以下增速的重要依据。目前全市在库小微型贸易法人企业、吃穿用类企业发展情况参差不齐,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指导,“精准施策,对症下药”,使企业逐步走出困境,形成新的增量。要择优更换限额以下抽样样本,督促企业做好数据填报和培训等工作,以此全面反映全市真实情况,突出全市整体消费水平,为省局正确评估白山市限额以下单位增速提供重要依据。
建议六:从稳增长促消费入手,挖掘消费经济增长点,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一是要推动工业企业下属销售公司从工业企业中剥离。积极推动以喜丰塑业、施慧达药业、农夫山泉为代表的工业企业下属销售公司从企业本部剥离,在本地成立销售子公司,扩大全市销售额增量。二是要深化挖掘外埠企业“分转子”、本地企业“子转分”潜能。按照国家统计制度规定,总部在外市的分公司及本地企业在外市成立的子公司,无法纳入全市统计范围。因此要积极推动外省外市销售额回归,把总部在外市的分公司在白山当地转为子公司及本地企业在外市成立的子公司转为分公司,从而提高限额以上白山消费市场规模,拉动白山社零额的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