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源区克服新冠疫情和煤矿提能改造等不利因素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下行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降幅收窄,工业经济逐步恢复。1-6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32.8%,降幅较1-5月收窄5个百分点。
一、规模以上工业运行完成情况
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1.5%,降幅较1-5月收窄14.4个百分点,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0.5%;制造业增加值下降31.7%,降幅较1-5月扩大5.6个百分点,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增加值增长2.3%,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
从行业来看:占江源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高达八成以上的四大行业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1.6%,占到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46.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2.3%,占到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18.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下降58.2%,占到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12.5%;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5.1%,占到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6.7%。
从轻重工业来看:轻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8%,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15.9%;重工业增加值下降37.1%,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84.1%。重工业的完成量明显高于轻工业,轻工业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重工业。
二、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问题及原因
(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少,缺乏动力。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27户,多数企业规模小,产业链短。2022年新入规企业1家,但拉动作用不强。全区工业投资缺乏大企业大项目的支撑。在建项目也存在推进缓慢等问题,直接造成工业发展后劲不足。
(二)亏损企业增加,亏损额增加。1-6月份,全区有19家规模工业企业亏损,亏损面为71.4%,比上年同期多4家;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43亿元。亏损企业最集中的行业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达到7家,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0.58亿元。
(三)企业运营成本上涨,盈利困难。当前企业普遍面临原材料、劳动力、环境保护等成本上升以及融资成本过高等沉重包袱,企业盈利能力下降。1-6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6.42亿元,同比下降17.5%;利润总额为负的1.78亿元,增亏0.65亿元;单位成本费用125.09元,增长12.37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7.6%,低于去年同期13.1个百分点。
(四)重点行业下降明显,带动增加值负增长。工业增加值占比排名前三的行业,共下拉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5个百分点,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影响大。其中,1-6月份,煤炭开采洗选业受全面提能改造、原材料不足等原因,生产较同期减少,增加值同比下降41.6%,向下拉动工业增加值21.6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受市场环境、订单减少等原因,增加值下降58.2%,向下拉动工业增加值9.2个百分点;仅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2.3%,拉动工业增加值增长0.3个百分点。
三、几点建议
(一)关注企业发展情况,挖掘工业新增长点。加强与工信、税务等部门间的协作联动,充分利用部门提供的“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名单,对准规模企业上门宣传政策,加强对企业的跟踪监测和业务指导,提高入库积极性,及时将达规企业入统,做大工业经济总量,为全区工业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二)监测在库重点企业,做好企业纾困工作。深入重点企业开展统计监测,做好预警预测,强化对减产、停产企业的调研帮扶,切实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对有问题的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加强部门联动,做好企业“纾困”工作,促进全区工业经济健康稳定运行。
(三)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提高工业经济效益。今后,要更加注重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以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扶持产业集群壮大,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新兴战略产业投资和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推动全区工业经济科学发展,创造江源工业经济发展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