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市内散点疫情所带来的困难局面,白山市上下坚持稳步发展的工作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经济若干措施逐步落实,全市经济运行呈现了积极变化,但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超预期变化随时带来冲击,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正增长难度大,亟须抓住经济恢复关键期,狠抓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超预期突发因素对经济影响较大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185.88亿元,同比下降4.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96亿元,下降5.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0.9%、第二产业下降8.7%、第三产业下降4.5%,三产比重为7.2:20.6:72.2。
(一)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生猪、牛和家禽出栏量增长。上半年,农林牧渔总产值同比增长0.4%,较比一季度回落10.3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下降20.6%;牧业产值下降1.0%;林业产值增长15.2%;渔业产值增长97.7%。
从主要产品看:上半年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9.2%,牛出栏量增长1.8%,家禽出栏量增长18.6%,羊出栏量下降15.8%。
(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当月降幅收窄,重点企业发力显现。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97亿元,同比下降7.7%,较1-5月份降幅收窄3个百分点,6月份当月增加值6.04亿元,增长8.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环比收窄4.3个百分点。
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下降18.6%;制造业下降9.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4%。
从重点行业看: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4%,较1-5月份收窄2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下降0.6%,较1-5月份收窄2.3个百分点;黑色金属采选业下降11%,较1-5月份收窄3.4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21.8%,较1-5月收窄8.3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收窄,各产业投资潜力显现。上半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64亿元,同比下降19.2%,较1-5月份、1-4月份分别收窄13.1、11.1个百分点。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77.75亿元,下降16.8%,较上月收窄12.7个百分点;500万元—5000万元项目本年完成投资50.3亿元,下降32.0%。建筑业产值同比下降1.8%,较一季度(-37.6%)收窄35.8个百分点。上半年,新入库项目数量159个,其中6月份当月新入库项目数量60个。
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2.3%,制造业投资下降3.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4.1%,较上月收窄11.5%;商品房销售面积65462平方米,下降72.9%。
分县区看:浑江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5.3%;江源区下降7.5%;抚松县下降23.0%;靖宇县下降14.9%;长白县下降16.5%;临江市下降15.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9.2%,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0.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6.4%。民间投资下降23.2%。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42.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下降38.0%。高技术服务业下降54.5%。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小幅下降,消费需求减弱。上半年,全口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9亿元,同比下降5.7%,较一季度减少15.3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同比下降21.1%,居全省第10位。上半年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15.41亿元,同比增长5.0%,较1-5月增幅缩小3.3个百分点。上半年批零住餐新增入库25户。
分县区来看:浑江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0%;江源区下降5.0%;抚松县下降5.1%;靖宇县下降5.4%;长白县下降5.6%;临江市下降6.2%。
从门类来看: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8.4%,占限额以上社零额比重49.3%;烟酒类零售额增长4.9%,占限额以上社零额比重10.5%;粮油、食品类零售额下降8.1%;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3.0%;汽车类零售额下降11.1%。
(五)规模以上服务业保持增长,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重点行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6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其中,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下降84.8%;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降89.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6.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下降54.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下降56.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50.9%。
(六)其他要素指标持续增长,经济恢复态势有保障。一是工业用电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全社会累计用电18.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累计用电0.24亿千瓦时,增长5.8%;第二产业用电10.41亿千瓦时,增长7.9%,其中工业用电9.96亿千瓦时,增长5.6%;第三产业用电3.95亿千瓦时,增长5.8%。二是本外币存贷款持续增额。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15.4亿元,比年初增加66.4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789.3亿元,比年初增加5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03.8亿元,比年初增加9.3亿元,同比增长2.2%。
二、存在的问题
此轮疫情波及全市部分县(市、区),对全市经济总体影响较大,同时,也暴露了很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潜在问题。
(一)工业发展任务仍然艰巨,制造业下拉作用明显。一是制造业仍呈现负向增长。从核算角度看,上半年制造业下拉GDP增速1个百分点,负向拉动较为明显。二是总量小,户数少。根据上半年GDP核算报表显示,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7.2:20.6:72.2,二产特别是工业占比严重偏少,全口径工业增加值仅31.56亿元,占GDP总量的17.0%。规模以上工业户数偏少、重点企业占比大,对全市工业影响波动较大,也是制约工业总量的主要因素。三是重点行业增长较缓。重点行业医学制造业增加值占比高达26.6%,仍处于恢复阶段,降幅收窄2.3个百分点,行业带动力有待继续加强。
(二)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发展任重道远,房地产销售面积影响较大。一是由于疫情影响交通运输受限,用工人员、项目资金短缺,工程建设原材料供应和库存不足,给正常施工带来较大影响。6月份,全市在库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402个,同比下降25.7%;在库亿元以上项目78个,下降2.5%。二是入库项目个数减少,上半年共入库项目159个,同比去年减少210个,下降56.9%。三是房地产销售面积下降幅度持续增大,对GDP下拉明显。上半年随着全市从业人员预期收入受到影响,购买力下降,写字楼、门市房等空置率持续走高,商业营业用房销售下降,全市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下降72.9%,下拉GDP增长1.2个百分点。
(三)消费市场恢复较慢,拉动力不明显。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23.8%,限额以上企业占比过小,限额以下企业培育力度不够,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没有形成有效拉动力。受疫情影响,部分行业受冲击较明显,消费者消费意愿薄弱,实体行业下滑较大,零售销售额下降8.5个百分点,住宿、餐饮营业额分别下降21.0、10.7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市场相对基础薄弱,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二季度当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21.1%。
(四)服务业发展潜力不大,各县(市、区)空白行业较多。一是三产占比过高,但全市服务业总量较小,影响不大,需提前关注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下降行业。二是各县(市、区)服务业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且行业较为单一。
三、下步工作建议
针对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降低本轮疫情造成的损失,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建议抓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入库入统,抓好名录更新。全力做好一套表调查单位入库工作,加大准入库企业摸排力度和培育力度,利用部门登记变更资料、纳税记录等信息及时对调查单位进行线上核查、线上审批,强化对入统企业业务指导,确保企业入库工作平稳推进。
(二)围绕项目建设,抓好项目完成。紧盯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资金支付率、入统入库率,打通项目原材料物流、用工、用能需求等各个环节的堵点,形成更多投资增量。关注新开工项目入库工作的同时,加大对在库项目投资完成进度推进力度。按月梳理在库项目完成进度清单,逐个项目制定推进计划,尽快形成投资增量,不断夯实经济增长后续动能。
(三)围绕消费升级,抓好需求释放。扩大消费券发放范围、对象,提高消费券发放金额,丰富消费券使用形式,鼓励各县(市、区)积极开展消费券活动,突出汽车、家电、餐饮、成品油等领域开展消费券促销活动,推动消费市场回暖向好。根据疫情形势,引导鼓励商贸企业延长营业时间,适时组织开展夜食、夜购、夜娱等系列活动。组织发放文旅消费券,积极开展特色文旅促消费活动。利用国家政策,刺激购房需求释放,加快房地产去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
(四)围绕产业培育,抓好空白行业填补。聚焦服务业入库入统,加大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摸排力度和培育力度,责任部门做好行业内重点企业名录核对工作,积极推进经营状况好、发展潜力足、行业带动大的企业入库入统。深入挖掘服务业增长潜力,积极填补服务业行业空白,形成培育企业清单,“一企一策”扶持企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