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一网搜
当前位置:首页>>统计分析
惠企政策效果初显 应对下行仍需加力
信息来源:白山市统计局   责任编辑:张城源   发布时间:2022-05-17   收藏

  为了能够及时了解当前白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受新冠疫情影响面临的实际困难,根据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小微企业生存现状专项调研,设计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存现状调研问卷,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4月份疫情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帮扶政策精准实施,下阶段工业有望趋稳回升。全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确保工业经济逐步复苏。此调研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共有15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148户企业参与此次问卷调研,参与率高达98.0%,其中,大型企业1户,中型企业27户,小型企业102户,微型企业18户。一是八成以上企业保持正常生产。全市参与调研的14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124户企业正常营业,占比83.8%;18户企业间歇性生产、营业,占比12.2%;6户企业停业(歇业),占比4.0%。二是近四成企业出现亏损。从营收情况看,月均盈利50万元及以上23户,占15.5%;月均盈利10—50万元22户,占14.9%;月均盈利10万元以内37户,占25.0%;收支相抵9户,占6.1%;亏损57户,占38.5%。三是超过四分之一的企业用工减少。从用工人数看,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企业用工人数有94户企业基本持平,占63.5%;38户企业用工人数减少,占25.7%;16户企业用工人数增加,占10.8%。

  二、企业生产面临的困难及经营预期

  调研问卷汇总显示,目前白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面临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原材料等固定成本攀升占比52.7%;用工成本上涨、客源不足导致订单减少占比50.0%;物流不畅或运力不足导致运输成本增加占比23.0%;资金周转较为紧张,融资难,融资贵占比22.3%。对于今年的经营生产预期,只有4.1%的企业对今年生产非常有信心;39.2%的企业有信心,而51.4%的企业对今年的生产预期表示一般;5.4%的企业表示对今年的生产并没有信心。

  三、企业对目前享受政策情况及评价

  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遍认可缓税政策给带来的积极影响,认为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减轻了企业负担。其中,享受过“助企纾困”优惠政策(如减税降费、低息贷款等)的企业有107户,占72.3%,对于享受过该系列政策的企业满意度为100%;未享受过相关政策企业有41户,占27.7%。对于现有的“助企纾困”政策,51.4%的企业认为发展作用很大,35.8%的企业认为作用一般,12.8%的企业认为没什么作用。当前最需要的政策帮扶主要集中在:税费社保费等减免或延迟缴纳占比45.9%;增加贷款优惠和融资帮扶占比37.8%;疏通原材料采购、产品运输等物流堵点占比25.0%;加大助企优惠政策宣传普及占比17.6%。

  四、对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减税降费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有力举措,也是助企纾困的直接办法,是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要进一步细化扶持政策,健全完善好各项惠企政策,缓解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稳定预期、减亏止亏,提振市场信心。落实缓缴税费政策,延长缓税期限,扩大降费空间,扩大受益范围,加大扶持力度,以减轻资金压力。要高度关注小微企业的融资端,尤其是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降低中小型企业融资门槛,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减少小微企业发展外部阻力。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持续落实好各级政府对企业的相关金融扶持政策,提供援企稳岗补贴、租金贷款等减免或延迟偿还,增加信贷等资金支持,简化相关行政审批,有效发挥金融在市场主体中的重要作用。

  (二)借助白山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结合白山产业优势抓住机遇,加强政府招商引资力度,深入挖掘硅藻土、矿泉水、人参医药等优势资源潜力,推进精细生产、精深加工、精品营销。加强广告宣传力度,提升品牌价值,结合旅游宣传打造城市名片。鼓励发展电商销售,提高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竞争力。中药生产加工前景广阔。白山市中草药资源丰富,随着中药疗法写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企业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利用人参等丰富的优质中药材资源,引进先进科研技术人才,推进高新技术开发和应用,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全力打造中国北药基地。矿泉水行业潜力巨大。白山市天然矿泉水资源类型齐全,水质优良,既可与世界知名矿泉水相媲美,又可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但目前产品结构比较单一,普通水占绝大多数,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气泡水、母婴水、功能饮料等高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广告宣传,着力打造本土知名品牌,抢占中高端市场。

  (三)畅通产业链合作,保障供应链稳定

  受疫情影响,全市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停滞或推迟,工业品运输受阻、原燃材料短缺、市场需求不振,工业产品销售情况不理想。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仅为86.5%,比上年同期下降2.5个百分点,3月当月下降7.4个百分点。面对原材料燃料运输受阻,工业品产销衔接不畅通,要加强要素保障协调,打通堵点畅通循环。关注企业需求,加强保障供给。密切关注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原材料供应、用电、用工、运输等方面的需求,加强能源、物流等要素保障协调,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畅通原材料、零部件供应渠道。主动靠前服务,最快速度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各相关部门要提高效率,主动靠前服务,帮助企业精准制定复工复产应急预案。围绕重点企业要梳理产业链“树状图”,逐一落实帮扶措施,促进企业实现全面复工复产。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原材料供应链稳定,为企业注入“强心剂”。

  (四)育优小微企业成长,推动迈向“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稳,宏观经济大盘才会稳”,2021年,小微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的86.8%,小微企业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反应最为直观和灵敏,是市场活力的重要体现。引导小微企业走一条“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发展道路,培育更多经济效益好、市场活力强、技术先进且具有代表性的小微企业成长起来,推动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以骨干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发展,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建立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机制。相关部门除在技术创新项目、研发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倾斜,还需与小微企业建立更加顺畅的沟通机制,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并配套相应考核机制,通过奖励机制正面引领企业,让相关政策更具科学性、可行性。加强运行监测。依托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运行监测大数据平台,将市、省、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部纳入大数据平台,对企业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分析,符合入库标准的,及时指导企业入库,做到应统尽统。

  

初审:    复审: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