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一网搜
当前位置:首页>>统计分析
从人口结构看白山养老事业与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信息来源:白山市统计局   责任编辑:张城源   发布时间:2022-02-28   收藏

  近十年来,白山市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程度不断加深,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给传统养老模式带来了挑战,也给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带来压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全市人口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养老机构面临较大挑战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白山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24.11万人,占比25.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6.78万人,占比17.6%。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0.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7.3个百分点,白山市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

  (一)养老机构供需矛盾突出。目前全市有养老机构97家,床位数6613张,其中护理型床位3529张,占比为53.3%,老年人入住率为48.6%,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27.4张。近十年来,全市老年人口占比快速增长,老龄人口对位置优越、价格实惠、服务优质的公办养老机构需求旺盛,由于民办养老机构收费较高或位置偏远,导致床位空置率较高,供不应求和住不起、住不满的这一矛盾,使养老机构资源有效利用率并不高。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短板。全市现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家,助老餐厅4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23家,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21家,农村养老服务大院158座。全市大部分日间照料中心仅能提供简单的日间照料服务,缺少老年人日托、全托、康复护理、心理慰藉等个性化服务,从运营管理上也没有形成规模化、连锁化经营,服务功能单一,政府尚未设立资金保障。老年食堂助餐服务资金缺口大,运营基本是由社会力量承办,随着老年人群规模不断增大,服务成本不断增加,加之地方财政资金周转不畅,无法提供老年食堂运营补贴或其他优惠政策,大部分老年食堂面临亏损运营的窘境。

  (三)普惠优质的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现有大部分养老机构只提供生活护理,不具备医疗护理功能,在康复治疗、失能失智老人护理上缺乏专业照护、医疗保健的支持,因此很难满足老年人实际需求。目前,全市养老护理队伍以40岁-60岁人员为主,存在社会地位低、劳动强度大、专业能力弱、工资薪酬偏低、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护理员招入难,留不住现象比较明显,长期照护服务队伍缺口较大。

  二、全市养老产业发展潜力

  当前,白山市在积极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推动富民强市目标,产业亟待转型升级的背景之下,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顺应老龄化趋势,抓住庞大老年群体极为可观的消费潜力,围绕老年人口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以养老、医疗、旅游等为着重点的“银发经济”,借助消费效应助推产业结构升级,全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一)消费市场庞大。从消费需求来看,老年人口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对医疗保健、老年护理和旅游休闲等产品的需求会更旺盛,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给老龄经济带来了极具潜力的商业机会,积极做好老年消费市场相关调研,实现对相关行业企业的合理化决策至关重要,企业在提供老龄产品和服务时,要从长远谋划,着力提升企业信用度与产品口碑,逐步赢得老年消费群体信任,进而在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消费升级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消费升级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老龄市场亦如此。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老年人人均可支配支出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个性化、多样化和品质化消费需求逐渐增长。探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路,大力推动老龄产品和相关服务的创新发展,积极引导老年群体合理消费,对整合、拓展社会资源,发展特色护理、家庭服务、健身休养、文化娱乐、金融理财等服务项目带来新机遇。

  (三)养老产业潜在需求大。少子化和“421”家庭结构的普及,传统的家庭内部养老将变得更为困难,加之人口高龄化、空巢化和病残化,老年人和老年人子女对养老机构照料的潜在需求很大,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特别是失能老人在缺少专业人员辅助情况下,居家养老生活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养老将离不开市场化手段。

  三、发展壮大养老产业建议

  养老产业的转型升级是现代经济增长和满足社会养老服务有效需求的核心动力,围绕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目标,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在国家养老政策和资金支持下,进一步强基础、建机制、破难题、补短板,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养老难、就业难、发展难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一)完善并落实养老事业与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一是按照国家在养老监管、智慧养老、医养结合等方面的具体发展规划,结合经济结构现状、社会文化等因素,向上积极申请预算内资金支持,争取养老项目、设备购置和养老服务补贴的资金投入,综合区域内企业的经济水平、资金实力、发展持续性等因素,鼓励多元投资,对养老产业给予投资优惠政策,共同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延长养老产业链。二是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优势。抓好以民政、卫健为核心,联动工商、工信、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针对养老产业中“养老+”的发展趋势,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医养康养护理方面做好协同对接和联合办公,切实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优势,推动各管理部门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打造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大养老工作格局。

  (二)发展多样化养老产业,满足需求的多样性。一是坚持“以事业育产业,以产业促事业”的发展理念,发挥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谐社会优势,启动白山市老年养护楼、板石康养院、道清康养院等医养结合项目,持续增加护理型床位供给,实现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达到50%以上。结合本地资源特色,推进10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个养老服务站建设,为周边老年人提供日托、全托、膳食供应等服务,形成品牌化、连锁化经营模式。二是加强城乡养老服务资源共享共建,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打造乡村生态宜居养老环境,促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动“医养结合”,各县(市、区)至少建成1所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切实解决普惠型、护理型养老床位短缺问题。三是拓宽发展思路,提升服务品质。在做好兜底保障、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同时,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升级和多元化提升,满足养老产业多样化需求。

  (三)培养和提高专业化人才素质。一要加强人才队伍培训。依托长白山职业教育学院、白山市碧莹职业培训学校、白山市人力资源培训中心,每年最少培训养老护理人员200人,同时加强专业课程培训,通过就业政策促进学院在养老护理、健康管理、社会工作等方面专业设置并加大招生力度,强化人才培养,打造专业化、规范化的养老服务队伍。二要进一步提高养老从业人员的职业待遇,提升职业吸引力。落实从业人员补贴支持政策,通过实施岗位津贴制度和表彰优秀人才等方式提升职业认同感。三要拓展全行业养老职业通道,完善养老人才发展规划,吸引家政、物业、社区服务等相关人才加入养老行业,逐步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精心打造地域特色养老服务品牌。

  

初审:    复审: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