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一网搜
当前位置:首页>>统计分析
白山:“十四五”开局投资勇毅前行 助力经济奋楫起航
信息来源:白山市统计局   责任编辑:张城源   发布时间:2022-02-18   收藏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白山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确保一率先”重点工作任务,立足实际,围绕“一山两江”品牌战略,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勇毅前行,呈现“前高后稳”态势。与此同时,全市聚焦经济发展短板,结合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按照“抓对接、种企业、上规模、紧施工”的招商引资理念,大力培育发展生态产业,扎实推进全市投资平稳增长,助力白山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

  2021年,在建安工程投资的带动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7%,比2020年增速高3.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4.9%)高4.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7.8%。

  (一)从投资产业分布看: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三次产业均呈现上升态势,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4.6%,占全市投资比重4.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7%,占全市投资比重39.2%;第三产业投资势头强劲,增长13.2%,占全市投资比重56.5%。

  (二)从投资三大领域看:2021年,制造业投资增速逐步趋稳,同比增长2.8%,占全市投资比重26.7%;基础设施投资继续加大,同比增长13.8%,占全市投资比重28.4%;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同比增长18%,其中,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7.7%。

  (三)从投资构成看:2021年,全市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增长12.2%,占全市投资比重为74.3%,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9个百分点;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下降1.2%,占全市投资比重为16.6%;其他费用增长11.6%。

  (四)从建设性质看:2021年,全市新建项目投资同比增长6.1%,占全市投资比重为61.7%;扩建项目投资下降19.6%;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增长34.7%,占全市投资比重为20.4%。

  二、固定资产投资运行亮点

  (一)入库项目个数增加

  为全面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十四五”开好局,全市上下通过项目纳统扩投资,始终坚持项目挖潜“力度”不减、项目建设“热度”不降。2021年,全市共入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20个,比同期增加230个,其中,5000万及以上项目62个,比同期增加19个,项目平均规模1.8亿元/个。

  (二)行业投资逐步优化

  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分布十九大行业中,除金融业与建筑业无投资外,仅有4个行业投资增速同比下降,但因完成投资总额仅占全部投资额比重11%,进而对全市投资产生的负拉动影响不大。十三个行业投资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教育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投资增长均高于50%,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拉动4个百分点;采矿业、制造业、房地产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五大行业投资均超过10亿元以上,完成投资总额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69.7%,是投资释放的“主力军”,发挥着重要的“压舱石”作用。

  (三)民间投资信心加快恢复

  随着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市场主体活力逐步增强,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民间投资信心加快恢复。2021年,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55.2%,同比增长8.5%,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速1.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7.8%,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7个百分点。从行业投向看,采矿业、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有较大提高,增速分别为29.7%、96.6%、81.8%、52.9%,合计拉动民间投资增长12个百分点。

  (四)重点领域投资稳定增长

  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下,白山市稳投资政策发力显效,重点领域投资实现稳定增长。首先,以围绕参、菌、药、茶、水、矿等特色产业为主的工业投资持续平稳增长,2021年,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7%,占全部投资比重39.2%。其次,基础设施投资持续推进,成为稳投资的重要引擎,2021年,在经开区一期道路建设、康养小镇建设、特色小镇道路工程等大项目带动下,全市基础设施同比增长13.8%,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个百分点。

  三、投资运行存在的问题

  2021年,虽然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了稳步增长,但项目少、项目小的问题依然存在,支撑投资稳定增长的重大项目缺乏,投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等问题应高度重视。

  (一)重大项目接续不足。2021年,全市施工项目873个,同比增长47.2%,但计划总投资5000万及以上项目仅161个,占全部施工项目比重18.4%,完成投资额同比下降3.3%,比去年同期下降28.7个百分点,其中,计划总投资十亿元以上项目仅有5个,且均为2020年结转项目,对投资稳增长贡献较弱。从新开工项目数量看,5000万及以上项目62个,仅占全市新开工项目比重10%,投资额仅占全部投资额比重20.2%。

  (二)国有投资主体增速下降。受疫情影响、地方债务收紧、政府投资条例实施等因素,从投资主体看,全市国有经济投资同比下降1.9%,完成投资额占全部投资额比重32.8%,且从当年3月开始,每月同比增速均为下降状态,成为全市投资稳增长短板。

  (三)投资结构不够优化。虽然全市三次产业同比增速均实现增长,但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主要集中于传统制造业,如农副食品加工业、人参饮片等传统医药制造业,第三产业主要集中于以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如流域治理及各类道路建设项目等,其余新兴产业投资不足、(信息、融合、创新)新型基础设施项目缺失,对全市投资稳增长产生一定影响。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全市6个县(市、区),紧紧围绕“项目为重,实干为先”的理念,共同推进投资稳增长,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如长白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8%,占全市投资额比重3.7%,对全市投资稳增长的贡献率仅为14.9%,而与之对应的抚松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2%,占全市投资额比重32.2%,对全市投资稳增长的贡献率为42.7%。

  四、2022年投资走势预测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质量提高年,全市把抓高质量项目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总结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存在问题,发现制约全市2022年投资高质量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有利和不利因素并存。

  (一)从有利因素看

  一是正处在宏观政策扶持的机遇期。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关于支持白山市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的意见》,白山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情况,紧抓“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重大机遇,建设“矿山修复+文旅”新理念,开展“母亲河+后花园”保护行动等,大力推进靓城提质改造、山林田湖综合治理,确保有效投资不断扩大。2022年,全市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453个,计划总投资1543.36亿元,其中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重点项目163个,计划总投549.7亿元。二是全市在库项目个数和规模双增长。截至目前,全市在库有效投资项目394个,已递交上级审批的新开工投资项目17个,较上年同期增加86个,其中5000万及以上投资项目154个,较上年同期增加24个,计划总投549.85亿元,同比增长23.4%,从开局即好之势可预判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稳中向好。

  (二)从不利因素看

  一是气候环境有影响。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心地带,冬季漫长,每年的十月下旬至次年三月末为户外施工淡季,频繁的降雪低温天气,成为项目施工进度的“拦路虎”,虽然全市针对投资工作积极打破慢节奏、锁定提前量,谋划众多重点项目,但受气候影响,项目开工晚、开工少的现实情况依然会对全年投资稳增长造成影响。二是冬季不停工项目少。总量小、增速慢、底子薄是制约全市投资快速增长的最大短板,虽然全市已树立“一年之计在于冬”的理念,变“冬闲”为“冬忙”,结合实际情况,谋划30余个室内安装、矿井作业、钢构搭建的冬季不停工项目,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四季度投资慌问题,但个数少、体量小等问题对全年投资稳增长拉动不足。综合分析预计,白山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有望保持稳定增长,但在即将到来的一季度需加大在建项目推进力度和加快新的大项目开工建设。

  五、做好2022年投资工作的建议

  (一)凝心聚力做好项目储备。认真研究国家与全省长期规划,对接乡村振兴、两山试验区等重要战略,在政策规划中寻找项目,在产业发展中挖掘项目,结合实际,分析研究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聚焦短板领域,精心谋划一批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东北亚开放新格局,机制化抓招商、引企业、落项目,积极向上争资金、争政策,谋划更多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新兴产业项目和科技创新项目。

  (二)精准发力做好项目推进。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市各级部门需加强协同联动,建立重点项目联络机制,开展项目建设动态分析、适时调度、争取主动、精准施策,破解项目落地、推进不及的矛盾难题,同时,充分发挥行业部门主管优势,深挖行业潜力,实行行业部门负总责、统计部门抓上报的机制,全力推进未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已开工项目应统尽统、颗粒归仓。

  (三)持续用力做好项目培育。坚持特色做特、优势做优、长板拉长的产业发展理念,依托中朝边境口岸互市贸易远景,完善边境县基础设施项目,围绕长白山旅游带、抗联红色教育优势,打造精品山水田园综合体及革命传统教育项目,抓住“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重大机遇,挖掘“长白山之冬”冰雪旅游项目,借助人参文化、矿泉水、硅藻土矿产资源,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一批集精深加工先进制造业项目,从而以点带面,开拓三次产业投资源泉。

  (四)靶向加力激发民间投资。在国有经济主体投资下行的趋势下,更应稳固投资主体多元共荣的格局,持续推进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破除民间投资主体进入重点领域的隐性障碍,优化营商环境,为民间投资营造良好氛围,在资金保障方面,为民营企业融资创造条件,落实好民间投资信贷、税收等优惠,同时,完善政企沟通机制,畅通民营企业信息服务渠道,加快建立符合民间投资需求的信息服务平台,增加政策透明度,鼓励民间投资主体参与“两心一重”及补短板项目建设,从而进一步提升民间投资活力。

  (五)全力以赴做好项目靠前服务。对在库重点项目,各级主管部门应与统计部门坚持主动靠前,增强服务意识,定期深入项目现场,精准掌握堵点症结,发挥各自职能,共同优化项目建设环境。不仅要指导项目单位按统计规范要求建立完善基础资料,确保上报数据真实有效,更要集中要素资源,有力化解项目建设难题,确保问题有人落实、限时落实,从而促进开工项目快建设、早投产、增效益。

初审:    复审: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