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山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充分发挥冰雪资源优势,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三亿人上冰雪”为契机,主动服务“冬奥”大局,深入探索“白雪换白银”的现实路径,强化冰雪旅游品牌,做大“冰雪经济”,全市冰雪产业推动经济作用明显,白山市局对白山境内万达、鲁能及松岭雪村等具有代表性的冰雪经济单位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对全市冰雪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关的发展意见。
一、白山市冰雪产业发展情况
(一)旅游市场稳步发展
旅游市场稳固恢复,“长白山之冬”冰雪旅游季已经成为全市打造冰雪品牌、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有效载体,全市组织开展了关东情摄影展、冰雪美术作品展等近70项系列活动,发布精品旅游线路15条,并同步推出了多项优惠政策,推动了白山旅游市场向好发展。2021年1-11月,白山市旅游收入86.16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916.6万人。其中2020-2021年雪季,白山市冰雪旅游达到90万人次,较2019-2020年雪季同比增长42.5%,全市实现冰雪旅游综合收入近12亿元,增长达到35.6%。当前随着冬季的来临,全市主打“冰雪产业”,在不考虑疫情形势突变的情况下,预计全年接待游客745万人次,同比增长162%。
(二)“大服务业”活力持续增强
截至目前全市已落成鲁能漫江、千年崖城等11个休闲旅游项目,新增3A级以上景区8处,“长白山之冬”旅游品牌成功打响。2021年全市新建、续建文旅项目25个,总投资168亿元,截至9月末,全市文旅项目已完成投资3.5亿元。其中吉林漫江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投资1.88亿元,长白崖城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100万元,白山市四季冰雪旅游乐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成功申报。
(三)冰雪产业发力作用明显
目前全市已先后开发了长白山国际度假区、松江河鲁能漫江滑雪场、白山市滑雪场、临江松岭雪村、露水河国际狩猎场等一批具有代表性和带动作用的冰雪旅游项目。接下来,将全力打造以“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文化”为核心的“3+X”冰雪全产业链,突出打造“一核、一环、三线”为支撑的白山冰雪旅游产业框架。全市冰雪产业发力效果持续显现,截至10月末,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开发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增长22.3%,吉林鲁能漫江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增长65.1%,冰雪产业不断助力经济发展。
(四)文旅体消费券持续拉动经济
全市通过发放文旅消费券,刺激消费,拉动经济,抚松县、临江市、浑江市已发放文旅消费券共计90万元。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发放体育消费券,全市共发放25万元。截至10月末,全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收入1.12亿元,增长30.3%。
(五)重点雪场带动作用显现
重点滑雪场中,长白山国际度假区接待游客逐年增长,其先后举办滑雪节、小型滑雪系列赛等活动,雪季游客大幅增长,2017-2018年雪季,接待游客23万人次,同比增长17%;2018-2019年雪季接待游客达到34万人次,增长47.8%,2020-2021年雪季,接待游客25.9万人次,对周边冰雪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该度假区今年计划承办一系列国家级和省级专业滑雪赛事,并将开展长白山公开赛等大众滑雪赛事以及儿童平衡车比赛、滑翔伞定点比赛等一系列“滑雪+”赛事。长白山鲁能胜地2017-2018雪季接待游客2.2万人次,同比增长40%,2018-2019年雪季接待游客3.5万人次,增长56%,2020-2021年雪季接待游客6.24万人次,增长96.85%。目前,依托各项赛事活动,白山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和长白山鲁能胜地为核心的冰雪度假旅游产业集聚区,冰雪旅游成为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六)相关产业不断融合发展
冰雪产业发展带动住宿餐饮业不断发展。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8家酒店,能提供约5600个床位,吉林漫江鲁能生态旅游度假区已开业4家酒店,能提供近900个床位,均属四星级以上酒店,接待能力及服务水平要高于当地其他酒店。目前在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联网直报库中,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8家酒店,2018年住宿业营业额3.39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的79.8%,2019年住宿业营业额2.8亿元,占全市住宿业营业额的76.7%,2020年住宿业营业额1.74亿元,占全市住宿业营业额的71.7%,2021年1-11月份住宿业营业额1.13亿元,占全市住宿业营业额的56.9%。
二、白山市冰雪产业“四大优势”
(一)资源优势。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心地带,属北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无霜期仅有90—120天,冬季漫长,年均降雪量在400毫米以上,雪量大、雪期长、雪质好,山岭绵延、粉雪静风,冰、雪、温泉、边境、民俗、度假、漂流、狩猎、关东文化等冬季冰雪旅游资源特色鲜明。
(二)产业优势。近年来,白山市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冰雪经济,推动东北经济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发力、精心打造,目前,全市共有滑雪场6个,雪道总数70条,雪道总长60公里。初步形成了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为核心的“4+X”冰雪产业体系。
(三)规模优势。依托全市冰雪资源优势,白山市相继承办了国际雪联洲际杯A级赛事和10多项国家级冰雪赛事活动。连续举办了五届“长白山之冬”冰雪旅游节,打造了冰雪运动、温泉康养等系列冰雪旅游产品,初步形成了以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和长白山鲁能胜地为核心的冰雪度假旅游产业集聚区,冰雪旅游已经成为白山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四)交通优势。近年来,白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交通体系建设。长白山机场2008年投入使用,航线开发持续升温,营松高速、鹤大高速、辉白高速全线贯通,沈白高铁已开工建设,这条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北京到白山只有4个多小时车程,白山正在由封闭的边疆转变成为开发开放的前沿。
三、白山冰雪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持续不利影响
自2020年初疫情暴发以来,全市文旅产业历经波折、历经考验,疫情对冰雪产业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疫情给冰雪市场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截至目前,不同程度的疫情暴发给游客出行带来额外风险,限制了冰雪产业的进一步复苏。二是疫情导致企业资金能力和投资预期降低。企业资金压力增大,冰雪产业相关项目投资受到影响。三是疫情使文旅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中远途游客持续减少,团体出行降温。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对冰雪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白山市地处偏远边境,山路崎岖,高速公路虽然开通,方便了出行,但对于域外远方游客来说,公路出行毕竟不是首选;高速铁路尚未建设开通,虽有机场,但是冬季受航班流量限制,班次相对较少,运力不足;另外景区含门票车票等价格较高,加上住宿餐饮等消费,落地消费指数高,性价比低,缺乏竞争优势。另外,旅游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公共服务配套尚不完善,便利化的旅游服务设施不足。旅游交通不通畅,“最后一公里问题”比较突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发展还存在“两张皮”现象,基础设施建设中没有系统考虑旅游功能配套,无法为游客提供优越舒适的幸福体验。
(三)冰雪产业相关人才缺乏
冰雪产业人才队伍数量偏少,结构不优。专业领域里有一定造诣和影响的领军型专业人才匮乏,开创性、专业化和市场化旅游经营管理的创新型、复合型专业人才较少,高层次领军人物、专业领域工作者和一线基层人才亟须实现队伍梯次科学配置。目前,冰雪企业专业、高端教练缺口很大,万达及鲁能滑雪场目前在冰雪机械操作、特种设备操作、客运索道维修、雪具维护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缺口也不小。绝大多数冰雪企业滑雪教练专业素质不过关,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总数的15%,滑雪教练缺口明显不足。
四、促进冰雪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了更好地完成年度行业指标任务,促进白山冰雪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全市将围绕当前冰雪产业发展的问题和瓶颈,扩大冰雪运动、冰雪娱乐和冰雪服务旅游产品供给,延伸全市冰雪旅游相关产业链,构建白山特色的冰雪产业体系,充分释放“白雪换白银”的巨大潜力。
(一)谋划实施一批重点冰雪项目
抓紧谋划包装一批项目,力争率先完成各项前期工作,2022年五一前后开工建设。包括白山市文旅综合体、乡村旅游样板村临江市坡口村和松岭雪村整体改造提升项目等。加快推进在建的总投资9800万元的四季冰雪旅游乐园项目,确保四季冰雪乐园2021年雪季前投入使用,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培育行业龙头。
(二)完善冰雪产业工作推进机制
强化冰雪产业要素配置,保障产业发展。加大市委市政府层面统筹和支持力度,将冰雪产业发展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充分发挥各县(市、区)、开发区积极性,加大冰雪政策宣传力度,及时调度、解决冰雪产业单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协调联动的良好局面。
(三)积极举办富有影响力的冰雪活动
在2021-2022年冰雪季,全市助力冬奥·长白山鲁能胜地杯越野滑雪邀请赛、吉林国际高山单板滑雪挑战赛、全国单板坡面障碍锦标赛、全国青少年冬令营(白山站)系列活动、长白高山雪原冰雪汽车拉力赛等赛事活动相继举行,引来广大冰雪运动爱好者共赴冰雪之约。培树白山冰雪品牌,不断提升白山冰雪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从而推动冰雪体育的普及推广。
(四)引进一批战略合作者和总部经济
全市需促进与北京巅峰智业、景域驴妈妈集团、吉林省旅控集团的合作关系,在资源整合、项目建设、产品创新、营销推广等更多方面开展的更深层次合作。同时,充分发挥冰雪产业发展资金作用,在吸引重点企业总部落户白山上下工夫。
(五)培育冰雪活动进校园
依托白山市滑雪场、飞宇滑雪场及鲁能冰雪运动训练基地,启动“全市中小学生上冰雪”计划,加大力度推动“冰雪进课堂”,落实中小学生“冰雪假”,组织开展大学生越野滑雪、中小学生“冰雪活动月”、冰雪冬令营等活动。积极利用市内居民到长白山冬季免景区门票等优惠政策,拓展冬季游项目。深入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进社区”,广泛开展群众性大众化冰雪活动,组织开展业余速滑大众比赛、冰雪趣味运动会,提高冰雪运动群众参与度。
(六)加快冰雪产业全域发展
与长春、吉林、长白山管委会等周边城市联动拓展冰雪产业发展格局,开展“白山黑水”旅游共同体战略合作,深度开发“冰雪+温泉”“冰雪+影视”“冰雪+教育”等特色旅游产品。打通吉林冰雪旅游绿色通道,形成冰雪旅游跨域合作发展格局。整合冰雪产品,包装精品线路,串珠成线,消费成链,拓展消费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