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一网搜
当前位置:首页>>统计分析
白山深挖潜力蓄积农业发展 三大问题仍需关注
信息来源:白山市统计局   责任编辑:张城源   发布时间:2021-10-25   收藏

  白山市作为全域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近年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借助“长白山”这一金字招牌,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巩固提升了白山市生态优势,夯实了乡村振兴的绿色根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一、白山农业发展特点

  年初以来,白山市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特色兴市,确定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机制创新、模式探索为重点,不断厚植生态优势、发挥农业资源潜力,全市农业发展新动力正在孕育蓄积。

  (一)巩固农业绿色基础。今年以来,全市以推进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为抓手,以创建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引领,围绕提升土壤质量,夯实农业绿色发展底色,全面实施农业土壤质量提升行动,制定《白山市农业土壤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三提升一示范”行动(农业土壤质量提升、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服务质量提升三项攻坚行动和培育百村绿色有机产业示范村)。截至三季度末,全市累计实施104个绿色有机示范村创建。新培育绿色种植基地88个,总面积达到0.56万公顷,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

  (二)农业生产趋稳向好。粮食、蔬菜生产保持稳定,园林水果类蓝莓、葡萄、桃李喜获丰收,实现面积、产量双增长。从粮食作物种植情况来看,随着玉米保护价收购政策取消、大豆目标价格政策调整、生产者补贴等相关政策出台、大豆振兴等相关计划的实施,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出现了变化,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目前全市共有耕地面积9.5万公顷,2021年完成粮食播种6.8万公顷,超额完成省里规定的目标任务,确保全市粮食安全稳定在2.5亿公斤以上水平。其中,玉米播种面积3.6万公顷、大豆2.8万公顷,水稻0.05万公顷,杂粮杂豆0.3万公顷。预计粮食产量达到3.2亿公斤,同比增产5%。蔬菜面积和产量基本与同期保持持平;园林水果类蓝莓、葡萄、桃李喜获丰收,面积和产量均增长。前三季度全市蔬菜产量7.6万吨,蓝莓产量1.1万吨,葡萄产量0.26万吨,桃李产量0.35万吨。蔬菜和水果类成为拉动农业生产的增长的主要因素。

  (三)特色产业结构优化。白山市坚持把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围绕参、蛙、菌、药、菜、牧、果、蜂、渔九大乡村特色产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出台种植业结构调整补贴政策,今年新增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0.8万公顷,全市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预计达到2.7万公顷,特色经济作物标准化种植比例达到65%以上,以人参、寒地蓝莓、优质黑木耳为代表的特产业产量占比全省分别达到36%、60%、20%以上。2021年,全市中草药材产量预计达到2万吨,实现产值55亿元,其中:人参产量1.87万吨,产值35亿元;五味子产量1.48万吨,产值4.5亿元。以山野菜、蘑菇、红松子等为代表的林产品采集产值预计达到6.5亿元。

  (四)畜牧产能持续恢复。据畜牧业生产报表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猪、牛、羊存栏、出栏量持续增长。其中:生猪出栏17.18万头,同比增长27.8%;牛出栏3.12万头,同比增长10%;羊出栏2.09万头,同比增长9.3%。虽然生猪出栏价格比前期大幅下降,存栏量环比下降,但随着近期生猪出栏量增速放缓,猪肉价格的小幅反弹,全市肉类市场供应充足,新冠疫情影响因素逐步减弱,畜牧产能持续恢复。

  二、制约白山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今年全市农业总体运行平稳,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从目前来看,白山自身仍然存在产业结构不优、发展质量不高、市场化程度较低等问题,要实现乡村振兴总体目标任重道远。

  (一)经济作物总量偏低,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白山受地理位置及气候影响,“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现状造成了全市粮食作物占比过高,经济作物比重过低的格局。目前,全市共有耕地9.47万公顷,今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39万公顷,占全部耕地面积的14.7% 。其中以人参、天麻、五味子为代表的中草药材面积0.71万公顷,仅占全部耕地面积的7.5%。农业发展方式仍然相对落后,种植业大多还需要靠传统粗放的手段维持生产,产出比较低,农业现代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二)农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条不健全。目前全市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有地瓜干、刺五加茶叶、粉条等,其中长白粉条因口感好、好熟、耐煮等特点深受欢迎。但品牌销售途径单一,多数农产品自产自销,未能“走出去”。同时,全市大多数农产品仍然处在初加工阶段,缺少精深加工环节。特别是具有长白山特色的中草药产业,如人参、五味子等都存在产业链条不健全等原因,从根本上制约了全市特色产业的长远发展。

  (三)受价格波动影响,畜禽养殖出现亏损。畜牧业生产受价格影响较大,白山市生猪价格1月份在36元/公斤左右,9月中旬跌破13元/公斤,9月下旬加速下滑降至10元/公斤,年内猪价跌幅超过7成。受猪价下跌影响,三季度牛、羊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全市猪、牛、羊、家禽存栏环比呈现“一升三降”。其中:猪存栏环比下降6.6%,牛存栏环比增长2.3%,羊存栏环比下降3.6%,家禽环比下降3.9%。今年受玉米、饲料价格上涨影响,养殖成本大幅增加,畜牧养殖特别是生猪养殖由盈转亏。为减少亏损,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缩减产能。全市畜牧业生产困难亟待解决。

  三、几点建议

  今后我们将继续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机制创新、模式探索为重点,不断厚植生态优势、发挥农业资源潜力、积蓄农业发展动能,努力提高白山农业竞争力,勇当践行“两山”重要思想的地市标杆和全国样板。

  (一)坚持提质增量,深挖全市特色农业资源潜力。积蓄白山农业发展动能,增加特色农业种植面积,重点增加以人参、灵芝、天麻、五味子等为主的中草药材、以蓝莓、葡萄、桃李等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推进全市特色农业提档升级。同时建立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体系,依托以林蛙油、山野菜、食用菌、蓝莓、蜂蜜等系列产品为代表的长白山特产,打响长白山原生态、无公害高端品牌。加快实施“长白山人参振兴工程”,重点打造以抚松为核心的吉林长白山人参产业集群,推进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把白山建成全省特色农业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坚持绿色发展,夯实全市乡村振兴绿色根基。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巩固提升白山生态优势,夯实乡村振兴的绿色根基。全力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鼓励使用有机肥和生物肥料,加强农村污染防控,实现生产清洁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大粮牧结合、粪污还田推进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耕地质量。打造白山绿色无污染生态高地,积极争创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三)坚持调控力度,提升畜牧生产抗风险能力。加强价格调控,防止生猪价格跌幅过大造成养殖户亏损过重。同时密切关注能繁母猪存栏量,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在合理水平,防止生猪产能缩减过度。落实对中型户的优惠利率贷款扶持政策,对长期养殖的小型户也开展优惠利率贷款扶持。在稳定常规畜牧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要结合全市区位优势,突出发展梅花鹿、中华蜂、优质黑猪、生态肉牛、无抗肉鸡等东部山区特色畜牧产业,保证全市肉产品的稳定供应,增强全市畜牧生产的抗风险能力。

初审:    复审: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