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经济开发区于2017年7月31日获得吉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扩建为白山经济开发新区(以下简称“新区”)。新区坐落在靖宇县境内,总规划面积33.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10.5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3.3平方公里,靖宇县火车站及高速公路出口均在新区内。该区域周边辐射范围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具备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具有较强的要素集约、产业集聚和项目承载能力。新区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及民族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和健康食品为主的大健康产业,积极培育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白山市绿色转型、全面振兴的新引擎。现将新区建设对靖宇县产业发展影响浅析如下:
一、新区建设情况
通过调研了解到,新区累计投入约20.2亿元,实施了路网、污水泵站、垃圾转运站、标准化厂房、黄泥河防洪、孵化基地、加油站、66千伏变电站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了5横4纵9条12.95公里的路网,建设了30276平方米的孵化基地,建设了70783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建设了2台46兆瓦的供热站,建设了1.1公里的防洪工程,建设了1座加油站和1座燃气站。生产要素和基础设施已日益完善。
自2019年开始,新区已经开工申报入统项目11个,截至2021年8月,1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1.4亿元,占全部项目计划总投资40.6%;累计完成投资8亿元,占全部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6.9%,对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达61.6%。目前,还有部分项目由于前期手续不齐全,虽然已经开工,但仍无法申报入统,其中包括加油站、供热站和住宅等配套设施,计划总投资约3亿元左右。
11个在库项目,其中吉林省泉香甜百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长白山甜百合深加工项目已经投入生产;总投资13256万元的吉浙对口合作示范园标准化厂房(一期)项目,于2020年7月1日开工建设,目前厂房主体现已全部封闭,正在内部装饰,已与部分项目达成入驻标准化厂房意向,拟引进服装加工、百合加工、蜂产品加工、食用菌菌袋加工等项目10个。
二、新区发展规划
(一)近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调整阶段(2017-2020年)初步建立以大健康和新材料两大产业为主的发展骨架;完成投资75.46亿元以上;入驻企业数量70家以上;就业人员达到2万人;实现新区总产值76.02亿元以上。
(二)远期规划:产业完善发展与稳定阶段(2021-2030年)实现大健康和新材料产业的深度融合。建成大健康和新材料产品制造研发中心;产业结构成熟、稳定,主导产业生态链完善;累计完成投资256.15亿元以上;入驻企业数量450家以上;就业人员达到5.41万人;实现新区总产值602.53亿元以上。
三、新区对县城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建成后的新区对靖宇县传统产业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区主要以引进现代中药及民族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和健康食品为主的大健康产业,极大地优化了产业结构,不断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效益作用,必将极大触动靖宇县传统医药加工产业更新换代。
(二)可以聚集创新要素加速技术转化。新区可以发挥磁石效应,强势聚集人才、资金、科技三大要素,相互融合,会使新区的科技创新创业空前繁荣,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成为新区发展的强劲动力,同时,通过技术产品转移、知识信息外溢、分支机构延伸等方式实现向县城扩散,带动靖宇县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对产业发展具有孵化作用。通过积极拓展孵化空间,加快建设孵化载体,鼓励孵化器内符合毕业条件的创业企业到县城发展,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合作,向县城输出先进孵化管理模式,带动靖宇县创业孵化工作协同发展。
(四)对第三产业具有拉动作用。随着经济开展新区入驻企业数量和就业人员不断增多,对靖宇县的第三产和劳动力就业都将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
四、建议
(一)发展规划必须协调。科学分析与周边发展的关联性,避免盲目重复建设,选择真正适合园区长远发展并能成为支柱产业行业,从而辐射带动周边城区产业联动发展。
(二)提升产业协作配套能力。以引进培育行业核心企业为引领,加强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与中小配套企业的协作联系,鼓励本地相关企业积极承接产业配套,通过不断提高配套协作能力,推动本地企业上新台阶。
(三)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地方政府要正确认识开发新区对传统产业的影响,避免认识不足影响新区产业与地方传统产业的关联和合理配置。同时,政府不应该过多干预企业发展路径,而应把重点放在规范竞争秩序、鼓励创新机制、宽松融资环境上,从而推动地方企业健康发展。
(四)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地方政府应结合实际,借助新区发展的有利契机,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和培育服务业企业,加快靖宇县第三产业发展步伐,以此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靖宇县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