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浑江区建筑业发展基本情况
总体看,浑江区建筑业产值规模较小,经营机制不活,竞争力不强,整体实力方面与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同时还经受着过度竞争、压级压价、垫资、工程拖欠等严峻考验。截至2018年三季度,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4.5亿元,实现税收约0.2亿元。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建筑业企业70家,其中,总承包企业39家。尽管浑江区建筑业企业数量众多,但企业实力普遍较弱,具有高资质等级的企业很少。全区具有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2家,专业承包一级企业1家,至今没有一家具有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企业。
(一)生产经营不容乐观
前三季度,全区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65家,其中有实际工作量的企业4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6.2%,增速同比下降17.8个百分点,比今年二季度下降10.5个百分点。
从产值构成看:建筑工程产值3.2亿元,同比下降36.9%,占全部总产值的71.1%;安装工程产值0.3亿元,增长14.7%,占6.7%;其他产值1亿元,增长31%,占22.2%。
(二)新签订合同额小幅回落
前三季度,全区资质建筑业企业累计签订建筑合同额16.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3%。其中,上年结转建筑合同额10.1亿元,增长14.8%;而本年新签建筑合同额6.8亿元,下降21.5%,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较二季度上升1.7个百分点,本年新签合同额增幅的下滑,将影响后续产值的持续增长。
(三)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
前三季度,全区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合计25.4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45.8%;增速同比下降27.4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面积15.1万平方米,下降28.4%。
二、当前浑江区建筑企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多年来,浑江区建筑企业仍沿袭了传统的以房建施工为主的优势。全区70家建筑企业中,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和装饰装潢的占90%,而从事目前国家投资的重点领域如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特色工程建设的施工企业却很少,且施工资质等级也比较低。
(二)资质建筑业招标难。目前在低价中标、项目挂靠等行业潜规则下,本地一些建筑企业难以在工程招投标中标,工程大多数都是通过对外招标来寻找建设方,很多不具有招标条件的公司或者个人,往往借用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的施工资质,因为其人员较小,管理成本低,所以相对于那些比较正规的大公司,以较低的价格中标,从而造成工程量的下降。
(三)缺少核心竞争力。浑江区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普遍低,企业“多、小、弱”特征明显。许多企业内部管理成本偏高,偏重经营,不注重科技创新和投入,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目前的生存状况比较严峻。主要原因是业务面太窄,对于那些靠从建设方承揽工程的专业承包公司而言,他们的空间又被压缩,再加上人员老化,施工力量不足,技术手段及设备落后,随着市场的竞争力日趋激烈,这部分企业面临破产或被淘汰。通过调研发现,有的企业已经破产停业了。
(四)企业垫资情况严重。在建筑工程让利和垫资普遍存在的情况下,有的承接工程已经无利可图,甚至不得不靠银行的高息贷款勉强维持企业运营和人员开支。另外,近年政府投资工程,特别是区镇两级政府投资普遍存在拖欠工程款问题,应收款无法到账已大大超出公司所能够承受的极限,资金流动的保障已经成为目前建筑企业发展中最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五)资源整合不足。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资本运作能力不强,产业资源整合不足,不能有效延伸产业链,建筑业企业与建材业、房地产业、工程设计与咨询以及投资金融业的联合发展不足。
三、加快推进建筑业发展的建议
(一)推进管理方式创新。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强化内部管理、转变经营机制成为当务之急。要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和先进企业的成熟做法,适时提出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的指导性意见,引导企业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提升建筑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使建筑业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新型优势和富民产业。
(二)突出服务协调机制。要研究制定新的促进建筑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大对建筑业的扶持力度。浑江区发展改革委、住建、财政、工商、科技、人社等部门要从全区经济发展大局出发,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帮企业所需,积极主动地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融资、劳力等实际困难。
(三)扶持企业做强做优。要扶持和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特别是高等级资质企业是建筑业做大做强的核心力量,而浑江区的高等级资质企业与先进地区相比偏少;要鼓励骨干企业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采取兼并收购、换股参股等方式扩大资产规模,提高资质等级;通过相互持股、转让股份、存量存股和增持股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真正使企业的经营机制通过产业升级充满活力,振兴地方经济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