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一网搜
当前位置:首页>>统计分析
立足靖宇县资源优势 拓展特色农业空间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刘忠彬   发布时间:2017-09-29   收藏

  近年来,靖宇县在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在特色产业开发上发挥出巨大的潜力,不断发展壮大绿色食品、特色养殖、农特产品加工等农业主导产业,采取规模发展,板块推进的方式,走出了一条高产、优质、高效、高端的现代农业新路子,已成为当地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为靖宇县农业经济增长拓展新空间。

  一、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靖宇县位于长白山区,林间蕴含着丰富的天然食用菌、山野菜、山珍果品资源。由于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认识越来越高,需求量不断增加,以黑木耳、榆黄蘑为主的食用菌发展面积达80公顷,山野菜家植保护2333公顷,年加工山珍绿色食品达到1000吨。近年来,靖宇县为发展山珍绿色食品产业,成立了康源、天源山珍食品有限公司,其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康源公司产品通过A级认证,天源公司的产品认证正在审批中。在特有的长白山品种基础上,从美国引进新品种蓝莓,现有面积200公顷,年产蓝莓饮品1000吨。靖宇县人工栽培山葡萄366.7公顷,年产果汁5000吨。 

  靖宇县围绕生态经济发展战略,以提升资源转换层次,构建了以天池药业、北京同仁堂吉林人参有限公司、通宝中药萃取公司为龙头的中小药材产业基地。中草药资源丰富,多达800余种。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以平贝母、细辛、北五味子、穿龙薯蓣等品种发展较快。平贝母,靖宇县是贝母主产区,质量好、药效高。近年来人工栽培发展较快,全县发展面积达333公顷,作货期,每天上市交易几万斤。目前,基地规模不断壮大,已成为东北三省的集散地。细辛如今还被作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细辛是靖宇县的中药材主要品种之一,现有面积200公顷,年产细辛干品300吨。北五味子,由于野生资源连年采集和不断遭到人为破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近年来,进行了大量人工栽培,全县发展面积达133.3公顷,年产100吨。2017619日中国首届长白山道地药材交易会在靖宇县召开,昭示着特色农业产业化正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靖宇县生态环境较好,森林繁茂,有丰富的林木资源,全县辖区面积30.9万公顷,其中林地面积25.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3%。全县上下抓住山林管护承包这一契机,大力开发林下资源,林下参、林下药材、林下山野菜和林下养殖等林下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全县林地综合开发示范园区达51处,林下参866.7公顷,山野菜密植和保护达2333.3公顷,林蛙放养面积42666.7公顷。 

  以资源为依托,目前形成了皇封参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参业产业基地。吉林人参是靖宇县的传统产业,栽培历史悠久,自古就是人参的故乡,同时也是全国的唯一认证的吉林人参GAP基地。吉林人参留存面积已达到200公顷,年产鲜参1000吨,林下参发展到1000公顷,已形成了“皇封参”品牌的系列产品。 

  靖宇县森林植被好,气候湿润,林中杂草丛生,适应林蛙生活环境。自80年代养殖以来,全县适应放养的沟条153条,放养面积达到4.3万公顷,预计林蛙贮量达到3亿只,年捕成蛙0.8亿只。 

  二、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绿色食品产业重点以发展人参为主。充分利用开发“吉林省现代中药科技产业基地县”等优惠政策,积极推进人参、中药材优质高产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形成了种植—产品开发—市场营销,配套成龙的中药材产业链条。2016年末,县域内园参作货面积24.2公顷,共收获水参14.64万公斤。当年年末县域内留存面积82.8公顷。其中播籽7.9公顷;一年生14公顷;二年生17.4公顷;三年生21.2公顷;四年生17.2公顷;五年生4.3公顷。2017年春季县域内新发展面积22.7公顷。其中播籽5.6公顷;移栽13.1公顷。 

  西洋参2016年末县域内作货面积16.9公顷,收获水参16.7万公斤。当年年末县域内留存面积111.9公顷。其中播籽50公顷;一年生15.5公顷;二年生13.9公顷;三年生14.5公顷;四年生18公顷。2017年县域内春季新发展面积14公顷。其中播籽5.8公顷;移栽3.8公顷。 

  (二)发展特色蓝莓产业,打造一乡一品格局。随着野生蓝莓训化培植的成功推广,靖宇县于10年前就进行了引进繁育。到2016年末已经达到盛果期的面积共计253公顷,收获蓝莓果881吨。其中三道湖镇由于引进栽培较早,蓝莓收获面积229.7公顷,当年收获蓝莓果864吨。龙泉镇收获面积20公顷。当年收获蓝莓果15吨。三道湖镇蓝莓发展初具规模,带动了靖宇县蓝莓产业的发展,中国靖宇三道湖镇首届蓝莓节于2017727日在三道湖镇拉开帷幕。 

  (三)重点打造以黑木耳、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类。食用菌在靖宇县有着较久的栽培历史,随着市场需求的需要、栽培技术的进步,食用菌栽培规模日渐增长。2016年末,栽培面积12.1公顷。产量106.5吨。其中黑木耳栽培面积11.5公顷,产量71吨。 

  (四)以山野菜为主的山珍野果类、以林蛙、梅花鹿、特种猪为主的经济动物类为主的农副产品,带动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全县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数量达到54个,实施绿色食品产业项目32个,培育了12户绿色食品产值超过2000万元的加工企业。 

  (五)特色养殖产业以突出发展林蛙、野猪、梅花鹿养殖为主。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发展封沟养蛙、林下参药、山野菜采集、林下野化放养等林下经济产业,加快特产业向林下的转化。靖宇县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水利资源,森林面积44081.5公顷,水域面积7767公顷。良好的资源环境为林蛙养殖提供了优越的生态条件。到2016年末,靖宇县封沟养蛙153条,面积3233公顷。蛙储量1563万只,年产商品蛙2.3万公斤。养殖户621户,加工企业3家,养蛙合作组织5个。养殖特种猪1.1万头,梅花鹿0.87万只。培育3户特种养殖产业产值达到2000万元的加工企业。 

  (六)农特产品加工产业围绕参、蛙、菌、药、林等优势产业板块,全力打造人参栽培、中药材种植、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绿色食用菌栽培、生态经济林种植、山珍野果保护与种植、精品畜牧业、绿色粮豆、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加工以及绿色农特产品加工十个规范化特色产业园区。2016年末,贝母种植面积91.5公顷,天麻种植面积68公顷,葡萄种植面积38.7公顷,黑果花楸28.6公顷,蒲公英14.4公顷。此外返魂草、当归、龙胆草、大榛子等逐渐扩大种植面积。 

  (七)规模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全县培育具有规模带动能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26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2户,市级龙头企业42户。农特产品加工能力不断增强。以皇封参公司、同仁堂公司等为龙头的人参、西洋参产品加工企业已达32户;以北佳公司、林村公司、康达公司等为龙头的中药材加工企业达到24户;以宝兰公司、天源公司、宇峰公司等为龙头的食用菌、山野菜加工企业已达16户;以瑞福德、奇诺莓、兰馨饮品等为龙头的蓝莓、山葡萄加工企业达到11户;以亿佳鹿业、鼎源特产、贵华堂参茸等为龙头的鹿产品、林蛙油加工企业达到18户。 

  三、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靖宇县特色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来看,还处在初始发展阶段,还存在着发展规模较小、速度较慢、质量水平还不高等问题。 

  (一)标准化程度低,规模化不高 

  一是布局分散、规模小,主导产业不突出,没有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区域种养规模。二是种植技术水平不高。种植不够科学,管理不够规范。全县规模化的种养基地少,集约化程度不高,致使产量低,产品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 

  (二)经营一体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 

  传统分散的小农经营仍然是农业生产的主流。产加销、贸工农等环节是条块分割、联结松散,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规模总体偏小,加工层次低,研发能力弱;市场和流通仍然是制约农业加快发展的瓶颈。农产品产业链条短、转化率低。农民重数量、轻投入,广种薄收现象比较突出,导致农产品的商品率不高。品牌意识不强,由于资金短缺等因素,对现有一些产品未能精心打造、包装和宣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精加工或系列开发尚未形成。 

  (三)政策扶持不强,服务水平低 

  尽管对发展特色农业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相对发展需求而言,仍显得支撑力度不大。一是扶持的范围不广、内容不多。如对农业企业的优惠政策还有一定差距。二是扶持额度小。财政投入明显不足,上级补助资金有限,且资金分散,而发展产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配套资金难以落实。三是信贷争取难。对产业大户的授信额度往往达不到产业大户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使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在生产关键时期普遍感到资金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支撑能力弱,创新水平低 

  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县已经形成了一批相对成熟的产业综合配套技术,但受技术保障体系不健全,技术推广机制不完善、推广机构的公共服务能力弱等多方面的影响,造成标准化技术、无公害技术、防治病虫害技术、防疫技术、可持续发展技术应用率低,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量、质量、效益不高。 

  四、特色农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抓基地建设,带龙头企业 

  继续抓好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特色养殖、农特产品加工四大特色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坚持以集中连片为重点、以千家万户为基础、以规模开发为目标的原则,制定基地建设标准,注重集中规模发展。对已经确定并有明确优势、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集中精力将其培育成为省级、市级龙头企业,使之发挥更大带动力,推动靖宇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对特色明显、与农民增收关系密切、有发展潜力的小规模加工企业,帮助企业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大力实施品牌企业战略 

  目前,靖宇县影响大、知名度高的品牌很少,加快完善特色农业标准化体系,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作为标准化的方向,加强标准的制订和实施,继续推进品种、技术、知识三项更新,引导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品牌投入,积极参与各类农产品评奖、评优,提高产品知名度。要增强商标意识、品牌意识。重点培育 “皇封参”人参“南阳村”贝母、长白山林蛙等特色品牌。支持企业和合作社申办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综合开发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大力强化政策扶持 

  一是加大对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进一步加强政策对特色农业发展的引领,统筹协调;产业大户和农村能人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信息、技术、资金、市场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二是用活各项支农政策和资金。充分利用特色农业发展项目,整合各类惠农支农资金,集中打捆使用,加大对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投入。三是协调金融部门和贷款担保中心、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加大对特色农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切实解决特色农业发展融资难问题。 

  (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特色产品的引进和研发,加速龙头企业的培育壮大,打造一批适合发展的优势特色品牌,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研究培育符合本地实际的农业产业优质丰产良种及配套技术措施,在关键技术方面要取得重点突破。与大中院校等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争取技术支持。在地域土壤与气候、品种繁育与病害防治上建立科研监测体系。对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进行重点研发和配套,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初审:    复审: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