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一网搜
当前位置:首页>>统计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浅探抚松县经济转型发展新途径
信息来源:白山市统计局   责任编辑:姚凤香   发布时间:2019-11-19   收藏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实施意见》,正式批准抚松县为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为全面了解掌握抚松县与其它7个县(市)相比经济发展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以期扬长补短,对抚松县、农安县、磐石市、梅河口市、公主岭市、集安市、敦化市和珲春市等8个县(市)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经济发展优势和劣势,为准确发力、提高竞争力,使抚松县在全省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战略位置建言献策。

一、综合经济发展情况比较

(一)地区生产总值总量比较。地区生产总值(GDP)是反映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指标。上半年,从GDP总量情况来看(下图),GDP总量超100亿元的有农安县、公主岭市、梅河口市和磐石市,抚松县90.67亿元,总量不大,排第5位。

(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比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上半年,从8个县(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及所占各县(市)GDP比重情况看(下图),工业增加值总量前五位的县(市)分别是梅河口市、公主岭市、敦化市、珲春市和农安县,抚松县总量不高,排第6位,比重略高,排第5位。

(三)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比较。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上半年,从8个县(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情况看(下图),超100亿元的县(市)分别为梅河口市、农安县和公主岭市,抚松县57.28亿元,排第7位。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比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表现社会消费需求最直接的数据,是研究县市零售市场变动情况、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上半年,从8个县(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看(下图),居首位的是公主岭市,抚松县26.8亿元,排第7位。

(五)地方财政收入情况比较。地方财政收入的高低,直接体现了一个县市经济实力的强弱。上半年,在8个县(市)中,地方财政收入超10亿元的县市为梅河口市和公主岭市,分别完成18.12亿元和10.78亿元,分别排第1位和第2位;抚松县完成8.19亿元,排第3位。

(六)指标增长速度情况比较。上半年,从五项指标增长速度来看,抚松县各项指标增长幅度有高有低。GDP增长速度为7.0%,排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2.6%,排第7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首位,为1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8.5%,排第5位;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速1.5%,排第4位。

从总量上看,抚松县五项经济指标与排名居前的县(市)存在较大差距,从经济发展速度来看,抚松县有优势,也有短板,但总体处于上升态势。

二、抚松县经济发展竞争力分析

近年来,抚松县一直在打基础、抓转型、积后劲,发展势头较为明显。从与其他县市比较来看,既有自身发展的优势,也存在着不足。

()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县(市)区域位置对其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抚松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核心区域,是松花江的发源地。辖区面积6150平方公里,区位独特,交通便捷,是“东北亚经济圈”重要交通枢纽。处在未来东北亚金三角和渤海湾经济区这两个发展中心的制高点上,通航北京、上海、长春、沈阳、大连、青岛、广州等14个城市的中国首个森林旅游机场—长白山机场,纵贯全境的201国道、302省道、环长白山旅游公路、长松高速公路、鹤大高速公路、宇松铁路形成了集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极大提升了抚松的承载能力和发展空间。

2.资源优势。县(市)域内资源是进行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抚松县素有“立体资源宝库”之称,境内有野生动物3010种,野生植物1243种,还有众多的鸟类、鱼类及长白山林区特有的林蛙,矿藏丰富,是著名的“中国人参之乡”、“中国蓝莓之乡”和“中国观赏石之乡”。水资源充沛,是世界三大矿泉水富集区之一,境内发现矿泉水水源地56,日流量达208万立方米。旅游资源丰富,抚松境内有5A级的长白山西景区,4A级的露水河国家森林公园和松江河森林公园,3A级的中国人参博物馆和北山森林生态公园,2A级的仙人桥温泉度假区、白龙湾风景区和仙人洞风景区,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以及其他景点,是长白山旅游的最佳选择地。

3.生态优势。抚松县是全省重要的林业基地,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7.0%,四季分明,山水相间,风光旖旎。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确定范畴,抚松县被确定为水源涵养型重点功能区。目前,抚松县编制完成《抚松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和14个乡镇105个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建设规划》,12个乡镇、33个村晋升为省级生态村镇。环境质量符合GB30952012《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无超标样品出现,状况良好。县域内地表水出境控制断面水质都能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I类水标准,地表水水质状况较好。全县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均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噪声标准》的要求。同时,抚松县加大林地清收、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等工作力度,落实清理收回林地还林政策,完成清收林地2363公顷,完成公路、乡路、江河绿化70公里,城乡新增绿地6万平方米,造林1032公顷,并对森林植被实行全方位保护,促进了森林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发展。

()劣势分析

从目前各经济领域实际发展状况以及与其他县市的对比情况看,抚松县在工业发展能力、林业产业转型及三次产业结构等方面显现出发展劣势。

1.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能力减弱。从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数据情况看,除磐石市、集安市和农安县以外,各县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都在40%以上。对于抚松而言,工业经济一直是县域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然而,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低于梅河口市、敦化市和珲春市7.0个百分点、4.5个百分点和3.7个百分点。从近两年纵向情况看,规模以上工业生产逐年放缓,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0户,工业增加值增速7.3%201685户,增速7.2%。新增企业数量较少,部分存量企业举步维艰,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不多,工业发展整体能力减弱。究其主要原因是传统产业处在转型调整时期,矿泉水、林产、农副食品制造,人参加工等绿色加工业虽经重点培育、大力扶持,但大多企业规模偏小,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力量还比较薄弱,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很少,自有品牌少,缺乏有竞争力的领军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短期内难以越位替代传统产业的支撑带动作用。

2.林业产业衰退后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加大。20154月,国家对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抚松县松江河林业局、露水河林业局和泉阳林业局等三大林业局在停伐之列。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抚松县木材采伐量逐年调减,原木产量从97年的54.5万立方米调减至2014年的35.2万立方米,2013年一年内减伐26.7万立方米。1998年林业产值0.33亿元, 201213.39亿元,1998-2012年林业产值年平均递增30.3%2013年林业产值锐减至5.85亿元。随着全面停伐政策落地,2016林业产值完成3.4亿元(其中林产品采集产值达3.2亿元),比2012年减少9.99亿元,年平均递减29.0%。从第二产业贡献率情况看,2001年开始下降,到2005年有所上升,到2013年又大幅下降,木材产量大幅下降对以木材加工为主的二产的影响在2000年就已显现,林业产业衰退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截至2016年末,近十年间,相继有28户以生产锯材、单板、板方材为主的初加工企业逐渐停产关闭。目前金隆、华松、华枫等规模较大的木材加工企业依靠原料进口维持正常生产,但前景不乐观。以云龙木业为例,云龙木业生产木制百叶窗,主要原料为椴木,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停伐前椴木原料由本地三大林业局供给,产销形势较好。停伐后,原料主要从俄罗斯进口,价格上涨较快,企业效益状况不佳。企业曾考虑海外建厂,但平均年龄48周岁左右的900余人企业工人搬迁后安置、国外椴木材质产品欧美客户不认可等诸多问题使企业难以抉择。另外,停伐以后人参种植以及以木材剩余物为原料的木耳、天麻和蘑菇等林下经济发展形势也较为严峻。人参种植换床3年,点苗4年,目前看,参地面积减少,还能延续3-4年,2018-2019年后形势会更加严峻。天麻、木耳等种植所需原料均为木材剩余物,今后该产业亦将失去原料供应。停伐以来,抚松县积极引导扶持企业努力适应原料短缺的客观现实,积极发展替代产业和进行产业升级,但要逐渐实现林业经济稳步向前发展,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难度很大。

3.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产业结构,是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构成,协调的产业结构有利于提高整个经济系统的产出能力,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 2015年,公主岭市、农安县、梅河口市、磐石市、敦化市、珲春市和集安市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23.2:40.7:36.123.4:29.7:46.97.8:48.9:43.319.1:41.7:39.217.7:47.2:35.14.1:70.6:25.39.4:41.7:48.9,抚松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3.1:50.4:36.5,相对于其他县(市),除珲春外,抚松县二产比重均高于其他县(市),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在50%以上。截至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3.1%,第二产业仍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从第三产业比重增长情况看,抚松县三产比重逐年上升,2011-2015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33.6%34.1%35.5%35.7%36.5%,但增长幅度偏小,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是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抚松目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首要任务。

三、促进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从抚松县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及与其他7个县(市)数据比较可以看到,虽然目前在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存在向好趋势,但从经济发展全局来看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今后,抚松县要想在现有发展特征基础上维持优势,缩小与经济发展靠前的其他县市的差距,必须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整合要素资源,围绕“转型、提升、创新”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壮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

(一)依托特色,打造高端,构筑“精优强”工业体系。依托资源特色,抚松县工业发展已初步形成以复合地板为主的木材加工业,以人参皂甙、饮片加工为主的医药制造业,以水力发电为主的电力生产供电业,以矿泉水生产为主的酒饮料制造业和以林产品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业等多个主导产业和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县域工业经济体系。“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当前,抚松要结合工业多为对原料的初加工,产品粗放,附加值低,向高端发展一直是发展弱项的发展现状,跟进“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发展劣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向高端努力,始终坚持高端发展战略,纵向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主导产业,培大新兴产业,优化传统产业,增加科技含量,着力提升科技内涵,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研制、开发新产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向高附加值化发展,实现产业新的跨越发展,实现企业量减质增。充分发挥大项目、大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提升带动产业升级的能力,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做精、做优、做强工业,实现工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二)立足基础,走出阵痛,构建“新活特”林业格局。面对当前林业衰退的现状,抚松县要以资源培育保护、新兴产业项目开发、壮大森林生态旅游、推进招商引资及加快绿色食品开发等方面为着力点,加快推进林业及相关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步伐,做“新”、做“活”、做“特”林业经济。在林业经济体制机制创新上求突破,为加快转型发展增添动力,加强对转型规划、组织管理、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的统筹指导,及时协调解决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优化发展环境,对林业经济发展新兴产业给予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在现有的良好条件和基础上,加快建设创新载体,吸引创新人才,增强产业活力。积极整合森林旅游资源,打造民俗文化旅游,振兴文化产业,继而通过旅游反哺文化的传承、保护、创新,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亮点。

(三)稳一提三,二三并进,实现“三二一”产业结构。县域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社会资源能否合理有效配置,而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可以直接反映社会资源的配置效果,合理的产业结构可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近年来,抚松县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今后抚松县要在稳步发展第一产业、积极发展第二产业的前提下,必须提速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一产平稳发展、第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模式。一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稳定人参、天麻和木耳等特色种植业,着力打造中国人参之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切实解决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化水平偏低以及龙头企业匮乏等问题,继续稳定粮食生产,积极培育种粮大户和专业户,促进粮食规模化经营发展。二是要激发三产发展活力,大力培育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生活服务业、房地产业、电子商务等产业。整合优势旅游资源,围绕生态观光城、运动休闲城、养生度假城、会议论坛城、会展博览城、文化体验城,以及抚松是闻名天下的中国人参之乡、蓝莓之乡、观赏石之乡的主题,打造抚松文化旅游名品,增强抚松产品的吸引力。另外,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着力推动大型超市、商场向社区和农村延伸,繁荣城乡消费市场;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社区消费、商贸市场、酒店餐饮、休闲娱乐等生活服务业,促进商贸流通,推进三产繁荣、从而实现经济均衡稳健发展。

初审:    复审: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