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一网搜
当前位置:首页>>统计分析
2016年白山市江源区儿童事业发展规划监测评估报告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17-07-24   收藏

儿童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也是社会繁荣与进步的先决条件。白山市江源区自颁布实施《江源区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在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儿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儿童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成长环境不断优化,现将《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报告如下:

一、儿童发展的外部环境逐步优化

2011-2016年,白山市江源区国民经济平稳发展, 2016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GDP164.6亿元,比上年增加11.7亿元,同比增长7.4%;人均生产总值62111元,比上年增加3302元,同比增长5.6%2016年,江源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98亿元,比上年增加0.05亿元,同比增长1.7%;医疗卫生经费支出2.18亿元,比上年增加0.71亿元,同比增长48.3%;妇幼保健经费支出206万元,比上年减少1万元,同比下降0.5%。外部经济环境的逐步优化,为儿童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人口呈低速增长态势

2016年,全区户籍人口总数21.8万人,其中女性10.7万人,占总人口48.9%0-4岁人口为0.5万人;0-18岁人口为2.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33人,人口出生率4.07‰,比上年增长0.4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971人,死亡率3.83‰,比上年下降1.1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加62,增减率0.24‰。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为106.6100

三、儿童卫生保健条件稳步提高

按照省、市、区妇儿工委和妇幼卫生工作安排部署,江源区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三级妇幼卫生保健网络,全面掌握和提高现有的基础妇幼卫生水平。2016年区财政用于妇幼保健经费206万元。全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9%,保持指标规划标准。儿童计划免疫达到了较高水平,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等八项接种率均达到100%。婴儿死亡率3.49‰比上年下降近4.9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规划初期的14.06‰下降到3.49‰,均已达标。孕产妇管理工作有效加强,提高了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并为贫困家庭孕产妇提供住院分娩和严重并发症救治的医疗费用补助,切实解决了孕产妇因贫困不能住院分娩、得不到及时救治的问题。同时加强儿童保健工作管理,提高了儿童健康水平,每年均举办计划免疫工作人员培训班,以提高计划免疫工作质量,为全区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条件的改善奠定了基础。

四、儿童受教育环境稳步发展

2016年全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98亿元。江源区公办幼儿园3个,农村公办幼儿园11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1.6%,比上年增加7.4个百分点,学前一年毛入园率98.6%,比上年增加0.46个百分点,已完成规划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1.3%和学前一年毛入园率95%的目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高中学生毛入学率达98%,已完成规划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和高中学生毛入学率98%的目标。

2016年,进一步加强残疾儿童教育工作,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在校学生数达48万人;残疾儿童接受康复训练和服务人数11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人数11人。

为提升儿童家长素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江源区开设家长学校43个,比去年同期增加8个,同比增长22.9%,共培训300位儿童家长,为儿童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五、儿童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2016年,全区无拐卖儿童案件。受暴妇女儿童救助(庇护)机构1个,镇(街)级以上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援助机构10个,得到法律机构援助的未成年9人,比去年同期减少4人,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同期犯罪人数的1%。江源区继续完善有关儿童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社会丑恶现象的惩治力度,保护处于困境中儿童,加强法律援助,改善生态环境,儿童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另外,区公、检、法、司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普法宣传的力度,动员全社会重视和保护儿童权益,取得了突出成效。江源区相继开展了“护校安园”专项行动、校车安全专项治理等活动,加大了对学校、幼儿园周边交通安全及网吧的综合管理,严厉打击破坏学校周边环境、扰乱学校教学秩序的违法活动,消除校园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

六、实施儿童发展规划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部门对妇儿监测的重视程度不高,个别部门指标填写不完整(未分性别统计),部门提供数据的不完整性加大了监测的难度。

(二)少儿广播电视节目严重缺乏。在媒体发达的今天,广播、电视、网络对孩子的影响、渗透,涉及方方面,尤其是广播电视传播的广泛性与普遍性,对孩子的影响更不容忽视。

(三)留守儿童增多问题突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留守儿童的逐渐增加主要带来的影响有亲情缺失、学习较差、性格缺陷、行为偏差、安全缺保、生活缺助、心里问题等等。

七、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加强对实施儿童发展规划工作的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儿童事业发展目标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考核。要进一步完善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政策措施,强化政府行为,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好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加大工作力度,增加经费投入,尽快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以保障区儿童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创造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文化环境。引导各类媒体制作和传播有益于儿童健康成长的信息,增强文化产品的知识性、趣味性。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优秀儿童图书、影视作品、歌曲、童谣、舞蹈、戏剧、动漫、游戏等创作、生产和发行,丰富儿童精神生活。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各级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首先,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公平的义务教育政策;其次,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积极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再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乡土环境;最后,要建立农村社会化的未成年人教育和监护体系。

初审:    复审: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