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国家“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宏观政策调控下,白山市积极落实多项措施,进一步释放消费需求潜力,消费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一、白山市消费市场主要特点
(一)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上半年,白山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5.7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1个百分点,排在全省第2位。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1.8亿元,增长3.8%。
(二)城乡市场同步增长。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2.2亿元,增长8.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5亿元,增长9.0%。
(三)商品零售保持稳定增长。从消费形态上看,全市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12.8亿元,同比增长7.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77.4%,是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主动力。
(四)餐饮消费增长较快。白山市“长白山之夏”文化旅游节开幕后,推出系列活动,涉及户外运动、特色美食、民俗文化、乡村民宿等,覆盖全市六个县市区,受文化旅游节影响餐饮消费增长较快,实现零售额32.91亿元,增长13.0%。
(五)消费升级类相关商品增速加快。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值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汽车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通讯器材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分别同比增长4.0%、7.6%、7.7%、9.6%、11.3%和19.4%。生存型消费有所下降,粮油食品、烟酒、服装鞋帽及针纺织品类零售分别比上季下降0.1%、4.0%、0.7%。
二、制约白山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比重偏低,支撑力弱。限额以上单位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繁荣程度的窗口,更是拉动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的中坚力量。今年以来,白山市商贸业的限额以上单位业务量增长一直在低位徘徊,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偏低、对消费品市场拉动力较弱。全市限额以上零售总额比重为21.8%,低于同期水平1.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4.8个百分点。
(二)农村消费品市场有待进一步挖掘。近几年城乡消费市场协同发展,但乡村市场相对迟缓,上半年全市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9亿元,增长9.0%,城镇零售总额达132.24亿元,增长8.7%,乡村增速快于城镇0.3个百分点,但乡村零售额占全部零售总额比重只有9.3%,远远落后于全市乡村人口比重15.5个百分点。这说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较低,同时,农村市场也蕴含着较大的消费空间。
(三)收入水平制约消费品市场发展。全市2016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270元,同比增长7.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75元,增长7.5%,城乡收入绝对额相差11495元。全市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这种偏低的收入水平和较高的收入差距制约了全市下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加之,教育、医疗、养老等费用的不断攀升,抑制了居民的消费意愿。
三、促进全市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增加农民收益,鼓励企业销售网点向农村市场延伸。出台措施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和帮扶,提高家庭经营的效益;大力促进长白山特色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农业增值收益。鼓励区域内大中型商贸企业将销售网点向农村市场延伸,方便农民消费,以品牌的力量和优质新型消费场所,吸引农民消费,促进农民消费结构升级。
(二)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和收入增长政策。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只有收入不断增长,消费升级才有基础。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尤其是要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工资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并通过培训、再教育等方式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创新,多渠道增加就业,从根本上提高其增收能力;进一步完善与民生相关政策,解决医疗、养老、健康等服务消费供给不足问题。
(三)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积极促进消费升级。进一步降低企业发展成本,鼓励大众创业、创新,推进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通过优化消费环境、加强市场监管、激励消费主体等方式,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促进结构升级类消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