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一网搜
当前位置:首页>>统计分析
年中指标涨跌互现 经济转型成效明显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17-07-24   收藏

上半年,白山市围绕“五大产业”发展布局,以实现绿色转型振兴为着力点,宏观经济保持稳定。年中各项主要指标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虽然有高有低、涨跌互现,但经济结构调整向好发展,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36.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5%。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态势较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为5.757.936.4,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同期提升1.7个百分点。

 

(一)农业生产保持平稳,特色种植业比重提升

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34.9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增加值19.6亿元,增长3.2%,高出全省增速0.3个百分点。除农业受天气影响略有下降外,其它行业均增速明显。分行业看,农业增加值10.7亿元,下降1.4%;林业增加值3.3亿元,增长9.7%;牧业增加值4.6亿元,增长9.4%;渔业增加值0.6亿元,增长4.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3亿元,增长15.9%

特色种植业占比逐年提高,种植结构日趋合理。全市共有耕地面积5.7万公顷,2017年全市落实特色种植面积1.6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28.3%。按品种分主要有23个类别,其中:中草药2695公顷,占总面积的16.6%,灰苏子1475公顷,占9.1%,农田栽参759公顷,占4.7%,蔬菜1216公顷,占7.5%,蓝莓784公顷,占4.8%,瓜果1133公顷,占7%。花卉494公顷,占3.%;苗木499公顷,占3.0%

(二)工业生产增速回落,新旧动力不断转换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67亿元,同比增长2.2%。从行业分类看,“新五样”比重逐步高于“老三样”。“老三样”(煤、林、铁)实现增加值48.4亿元,比重为29%。其中:煤炭开采洗选业实现增加值12.6亿元,同比下降3.1%;木材加工制品业实现增加值21.6亿元,下降3.1%;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增加值14.2亿元,下降20.8%。“新五样”(矿产新材料、矿泉水业、医药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67.8亿元,比重为40.6%。其中增速较快的行业分别为: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5.4亿元,同比增长13.9%;食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8亿元,增长11.3%;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3.3亿元,增长14%;硅藻土制品业实现增加值11.9亿元,增长10.3%。统计监测结果显示,“新五样”比重自2010年以来逐步高于“老三样”。

从能源消耗看,先进制造业持续提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以医药、饮料、食品加工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明显提速,是轻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上半年,轻工业实现增加值59.7亿元,同比增长7.7%,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07.3亿元,下降0.7%,轻工业快于重工业8.4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48.2万吨,下降6.2%,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8.4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单耗为0.9吨标准煤/万元,能耗降低率为8.2%

(三)消费市场繁荣活跃,消费升级步伐加快

上半年,白山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5.74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列全省第2位。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1.83亿元,增长3.8%。商品零售保持稳定增长,全市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12.83亿元,同比增长7.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77.4%。餐饮消费增长较快。白山市“长白山之夏”文化旅游节开幕后,推出系列活动,涉及户外运动、特色美食、民俗文化、乡村民宿等,受此影响餐饮消费增长较快,实现零售额32.91亿元,增长13.0%

消费升级类相关商品增速加快。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值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汽车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通讯器材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分别同比增长4.0%7.6%7.7%9.6%11.3%19.4%。生存型消费下降,粮油食品、烟酒、服装鞋帽类零售分别比上季下降0.1%4.0%0.7%

(四)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投资结构继续优化

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1.2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高于一季度5.5个百分点,高于上月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3.6亿元,增长46.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51.7亿元,下降2.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25.9亿元,增长20.7%。亿元以上大项目是拉动投资增长“主力军”。抚松紫竹房地产开发的长白山文化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带动住宿餐饮业投资增长52%;高速公路、地下管廊等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9%;吉林漫江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等投资百亿元项目带动文化、体育娱乐业投资增长2.9倍。

产业投资结构日趋合理。随着现代休闲农业、畜牧、鱼类养殖业的兴起,各县区人参、五味子等特色中草药种植以及农业观光采摘园加大投资力度,第一产业投资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为36.6%。工业投资完成145.6亿元,下降3.4%,主要是由采矿业投资下降导致。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仍是拉动三产投资的主要动力;住宿、餐饮和文化、体育娱乐投资占三产的主导地位,全市第三产业占投资比重为40.5%

(五)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下降,去库存效果明显

上半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66亿元,同比下降18.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呈现先扬后抑态势。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继续下降。上半年,全市房地产施工面积327.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36.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新开工面积为23.18万平方米,下降43.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8.98万平方米,下降40.9%

住宅销售面积持续增长,价格稳中略降。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34.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4.1%。由于大部分是政府作为保障房回购,商品房销售均价略有下降。联网直报数据显示,全市商品房销售均价每平方米2766元,比上年同期每平方米减少200元。其中住宅销售价格每平方米2476元,比上年同期每平方米减少120元。

(六)财政收支保持较快增长

上半年,白山市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45.41亿元,同比增长9.1%;实现地方级财政收入31.40亿元,增长0.6%。其中:税收收入20.60亿元,下降1.6%;非税收入10.81亿元,增长5.0%。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收入3.68亿元,同比增长1.2倍。营业税收入0.05亿元,下降97.7%。企业所得税收入2.16亿元,增长81.4%。个人所得税收入0.72亿元,增长22.1%

上半年,全市财政支出完成92.98亿元,同比增长15.8%。分项目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由于受交通补贴发放的影响,出现小幅增长,民生支出增长较快。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82亿元,同比增长5.8%;公共安全支出2.37亿元,下降7.0%;教育支出10.13亿元,增长7.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61亿元,增长2.5%;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9.04亿元,增长18.6%;节能环保支出3.62亿元,增长1.4倍;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0.74亿元,增长4.2%;农林水事务支出9.33亿元,增长12.9%;交通运输支出2.65亿元,增长26.2%;住房保障支出4.48亿元,增长34.5%

(七)物价水平保持稳定

上半年,白山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2%,涨幅较去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5%,消费品价格上涨1.1%,工业品价格上涨3.0%

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累计上涨4.6%,高于上年同期指数9.1个百分点。2017年以来,PPI已连续6个月呈现上涨态势,经济回暖迹象显现。

二、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工业发展动力明显不足

全市工业企业以普通加工型企业居多,高新技术企业较少,多以初级产品、中间产品、低档产品为主,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发展活力和潜力。大部分企业尚无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较少,创新动力匮乏,单纯依赖传统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的支撑,可持续发展严重受限。受国内能源、钢铁等企业压产限排、市场需求减少、安全生产环保督查等多种因素影响,白山市上游产品加工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受阻,大部分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超过三成的企业始终处于停产状态。产能过剩与增量不足双重制约工业经济发展。

(二)房地产去库存压力仍在

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在政府政策性回购保障住房或棚改住房的支撑下高速增长,一些开发商的优质房源逐步被消化,房地产市场似乎进入了一个“暖春”,但随着城镇周边的居民及城乡结合部的农民购房逐渐饱和,刚需购房意愿不强,新建商品房销售会又进入一个低谷时期。库存持续增加值得关注。上半年,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90.22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8.8%,比2016年底下降9.0%,去化效果逐步显现。但上半年全市房屋竣工面积48.55万平方米,去年同期没有竣工,房源供给量充足致使待售量仍处高位,按上半年平均销售量,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为16个月。

(三)地方财力增长缓慢

上半年,白山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同比增长9.1%,但地方级财政收入仅增长0.6%,税收收入下降1.6%。从财政依存度看,上半年,白山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3.5%,虽然比一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省5.7个百分点,低于长春市9.8个百分点。由此看出,全市财政依存度虽然呈现小幅提升,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地方可支配财力增长缓慢。

三、几点建议

(一)加快经济新旧动能转换

着力推动“老三样”转型,促进“新五样”升级,释放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老三样”,逐步摆脱落后低端的困境,提高煤、林、铁相关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发展优势,打造矿产新材料、医药健康、矿泉水、旅游以及现代服务业“新五样”产业集群,向规模化发展,中高端迈进。

(二)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抓好重大骨干投资项目储备工作。在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保证投资的连续性,抓好项目储备,防止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加强重大项目的前期评估和论证工作,从项目的自身效益和项目的经济效益两个方面搞好市场调查和前景分析,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现最佳投资组合和投资效益,避免出现低效工程。

(三)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

下半年,要继续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坚决完成煤炭去产能任务;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对工业企业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综合施策降低企业成本;以鸭绿江开发开放经济带为载体扩大对外贸易;坚持生态立市不动摇,加快生态旅游产业建设。

初审:    复审:    终审: